十月将至,忙里偷闲,写点东西梳理杂乱想法,以此为引,求片刻心境豁达之感。
世界在我眼前旋转变化,太阳升起后又落下,时而万里晴空、白云点缀,时而霞光满天、刺破乌云,水汽终于熬到了旅程的尽头,急切地聚成雨珠落下,还没做好准备的绿树不得不打挺起身子,配合着弯腰摇曳,来得快,去得也快,只剩下一摊雨水孤零零在角落里面壁思过,不知不觉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说回我们人类,大致也不过如此。昨日的惊喜和与忧愁,到了此时此刻,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些凭证和记录,在纸张上,在手机里,在图片里。论质感,电子化的凭证肯定比不过纸张上的记录,纸张会变斑驳、会泛黄,字迹会模糊、会分散,甚至那时候的横竖丿捺的笔锋已经与现在不一样了,甚至认不出那是出自何人之手。
是的,现在的你与那时候的你已经不是同一个人,刻舟求剑的故事这时候格外生动。人类永远不可能找回过去的自己,人在“时间”这个维度上,不断向前,只能向前,然后抽出一条称之为“我”的细线,以此在不确定性中找到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
那这个“确定性”是什么呢?怎么去感受呢?又怎么去描述呢?作为一名 IT 民工,自然会想到诸如“数据血缘”和“时间轴”的这样的概念,基于时间、地理位置、人物、风格等构建场景,加上算法,总能带来一些惊喜。
iOS18 中内置相册应用引入统一库视图,将各类照片与收藏夹整合进一个流畅可滚动的界面中,默认提供了“最近的日子”、“人物和宠物”、“回忆”、“旅程”等分类。从图片和视频入手,为生活提供了一些“确定性”。
Google Keep 是一项历史久远的笔记服务。我最近又用回了它,其中不少 2014 年的笔记让我与那一刻的自己产生了连接,似乎我就要去上课就餐一般。那间教室的阳光还明媚吗?
同样的,最近在 Proxmox 中使用 LXC 部署的 Debian 做旁路网关,翻到不少 2015 年的博客文章,思路到了今天也还是基本一致,局域网 DHCP 服务的 DNS 和网关地址都指向 Debian 的静态 IP,最好走 TUN 模式,稳定高效。
还有已经看麻木了的 LLM 模型,说到底,还是需要人类准确提出一个好问题,描述清楚自己的需求,这和我在小学学习的课程又有多大的区别呢?那些基础性的能力或特性,成了确定性的根基。
再例如,最近似乎会有一波牛市,可大家到最后可能还是会亏钱。筹码的价格需要足够低,在场的时间需要足够久,还有本金需要足够多,才能涉险从财富游戏中全身而退。
我知道以上所有的道理,但并不代表我就能贯彻。老生长谈的“知行合一”不必再说,若知了,但不能行,大概率是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潜意识里你并不认想如此行事。羁绊在身,信息错乱,身体不适(或是慢性疼痛),这些都是我们不可以有足够定力和专注的原因。
回到文章的开头吧,Clam Down,通过以上文字,我已获得片刻豁达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