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ptwny
(无用之人)
1
原话题:睡前议题:审美有高低之分吗?
审美是否有高低,“审”是一个动词,是一个感性活动过程,“美”是“审美”这个判断活动的感知对象和判断结果。
因此,无论是要问对美的欣赏水平是否有高低之分,还是要问某个事物的美的艺术价值是否有高低之分,都要先在“美是什么”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进而才能讨论“什么是美的”。
我们先看三个判断:
这朵花很香;
这朵花是这种植物的生殖器官;
这朵花是美的;
第一种判断:说一朵花很香,是建立在我们的生物学感知系统上的,我们的鼻子嗅到了花散发的化学物质,因而产生舒适感,从而判断它是香的,这个判断是有个体生物差异的,因此它不是严格的逻辑上的判断,有的人觉得很香,有的人觉得不香,因为人的生物构造有差异,就好像这盆水,有的人觉得烫,有的人觉得只是温水。这是一个相对性的领域。
第二种判断:这个判断是建立在生物学概念上的判断,是一种客观事实判断,因此是一种可以寻求普遍认同的判断。
第三种判断:这种判断是否等同于第一种判断?是否可以说,这朵花对于我而言,是美的?如果说这朵花“对于我而言“是美的,其他人怎么看无所谓,那么这个判断就等同于第一个判断,那么此话题终结。
所以,这朵花“对于我而言”是美的,这个判断是否合理?其实很荒谬,为什么?审美的领域里出现了个体差异,如果抓住这种差异不放,这句话就和第一句话就等同了。但不可能,在艺术审美领域里边,不仅是为自己做判断,也是为他人做判断,是为全体人类做判断,是一种感性普遍性判断,不是一种特殊性感性“判断”。
一个艺术作品是否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不是个体一眼就能看到的,也不是同时代的人一定能看到。
无论有再大的个体差异,伟大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民族的,一定是世界的。这是艺术史的事实。贝多芬的音乐不是专门只有在德国奥地利当地人听,而是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演奏,回答每个时代当代人的疑虑,就像与聆听者同在。
我把一幅画所有的技法,色彩搭配的技巧,技法的突破,布局的方式,线条的韵律都讲解你听,你没法不同意,原来如此,但是还是不喜欢,你心里还是不认为它美。问题在哪里?美不是一种逻辑判断,他是普遍的,但是非逻辑的。无论你怎样解释一部作品,都不足以让别人觉得他美,一个觉得它美的人也无法用逻辑说明他这份美的感受。
审美要求所有人的同意,不是仅仅“对我而言”它是美的,而且它并不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审美虽然拒绝所有的逻辑分析,但它仍然是客观的普遍的,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现象:审美是感性的,普遍的,客观的。对这个现象的解答,构成了一门学问,叫美学,中西方自古就有。苏格拉底最早就说:美是难的。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里说,人有一种作为判断的知觉,叫美感。假如美是个事实,这个事实的根据,不是个体差异,是客观的根据,是一种先验共通感。
花是香的,这是因愉悦而生判断。
花是美的,这是因判断而生愉悦。美感是这种东西。这个因果关系,不是时间上的前后,是根据上的先后。
综上,以我目前的认知,我认为审美是要寻求普遍认同的,不是”对于我而言“,揪住个体差异不放,就没有艺术批评,人类的艺术创作活动就无法进步。因此,口味可以有差异,审美水准是有高低之分的,艺术是真理的事业。
23 Likes
buptwny
(无用之人)
5
捋一下,审美是对美的欣赏的水平,说一种水平是对是错不太通顺,比如说一个人的游泳水平,可以说有高低,但是没法判断游泳水平谁对谁错,而且对错是一种逻辑判断,美的判断不是逻辑的。
2 Likes
fangyuan99
(fangyuan99)
6
审美有高低之分,每个人可以用自己有阅历之前和之后的审美对比
mika24
(mika24)
8
审美是强烈的人的主观色彩,不是先验存在的,也可以说没有任何客观事实作为支撑,什么是美也只会陷入循环论证的道路。
dasein
(heglin)
9
审美当然有高低之分,就像人是从幼稚蒙童长大为耄耋老人那样,审美也是分发展阶段的,人和石头也是处于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存在。有的审美比较简单幼稚,有待深化与挖掘,有的审美是比较成熟深刻的,是更有进步意义的。
1 Like
yurineko
(双叶百合妲姬姬)
10
当然有高低,虽然确实存在不同的人不同喜好,但绝大多数人的审美是趋同的,即便细节方面可能各有所好,但好看的就是觉得好看,丑的就是丑。直观本能的感受不会骗人…本来美丑的标准就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感受来制定的,但少数人的审美,喜好,xp确实让大多数人很不解…
1 Like
buptwny
(无用之人)
11
美是根据人的内在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但是什么是美,是有两条解决路径的:
一条路径是认为美是主观的,如果人类普遍认同这个路径,那么就没有艺术批评了,比如艺术就没必要鉴赏了,毕竟对于我而言是美的就够了,那何必拿出来讨论呢,这样艺术和文化很多方面都没法进展了。
第二条路经是认为美是感性的,也是客观的,这条路径自古以来走了很久了,最早是传统美学,后来逐渐没落,然后被艺术哲学取而代之,研究艺术哲学的人物也是很多的,比如康德、黑格尔,就连马克思都有对艺术哲学的探讨,这条路径才是对于美的研究的出路。
ztsyy
(z)
14
以我拙见,审美确有区分。
首先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客观,人对世界的感知是多维度的,也是主观且实时变化的,从个体上来说就是没有“高低”之分;其次高低的标准是如何确立又是谁推崇的?当我们放眼整个社会群体,讨论“美”或者“审美”的标准才是有意义的,“美”之一字能符合人类社会大部分群体的感知,我们定义为“主流审美”。把主流与非主流当成审美“高低”的一种评判我觉得是有些偏颇的,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把“能获得更多人认可”的审美,当做一种“高”的审美?甚至于我本人也这么去解释。
1 Like
hao
(haosohu)
15
审美本无高低之分,对审美区分高低,不过是话语权高的人,为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楚王好细腰,所有楚国上下都以细腰为美。唐王好丰腴,所以唐朝上下以肥胖为美。到底是粗腰美还是细腰美,是胖美还是瘦美?
2 Likes
buptwny
(无用之人)
16
‘把主流与非主流当成审美“高低”的一种评判’,这句话不太正确,主流与非主流这种提法是网络时代的用语,如果这句话成立,那么没有网络的时代的人是否就没法进行审美高低的区分了?比如,梵高的画,他还活着的时候,名声很小,几乎无人识,是否可以认定为”非主流“?但是他死之后,他的画作为什么却被公认价值连城。因此是否是主流并不是审美的判断依据,也不是我帖子中写的思想,可能你并没有仔细阅读我写的内容。
美本身作为一种感性客观存在,只要提出了就必须进行普遍性认同的判断讨论,我认为”得到别人的认可“是一种个体性差异的喜好,并不是美的判断。当一个人提出某个事物是美的,并不是要求你也认同我,你也喜欢这个东西,而是在做一个普遍性感性判断。
1 Like
buptwny
(无用之人)
17
到底是粗腰美还是细腰美,是胖美还是瘦美?这不就是对美的探讨?如果审美只是个体差异的感受,为什么还要提出疑问,楚王认为啥是美的就行了对吧。所以你说的这个情形的本质是政治统治的合法性问题。但是艺术哲学的范畴,讨论的审美是客观感性存在,不是话语权争夺,艺术史上的众多文学艺术家,他们大部分无任何话语权,他们的作品依然被公认是美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塞尚画的苹果,为什么是美的,一个捡垃圾的人可以鉴赏,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也能鉴赏。
BaiShui
(CMMUU)
18
不妨换个角度:
你觉得美,我觉得不美, 那关我屁事
我觉得美,你觉得不美, 那关你屁事
哪有什么高低之分, 核心还是审美定价权的问题
ztsyy
(z)
19
在非网络时代,审美高低的评判区域就会更小了呀,梵高死前的画作。。。应该是非主流吧,不然怎么不被人认可呢?另外我觉得,对于审美,同样主题的两个东西,相对比之下,可能有两个点,“我认为它美”,“我认为它会让别人觉得美”,第一点是自己主观可评判的,第二点自己的评判就会接受别人的检阅
1 Like
buptwny
(无用之人)
20
如果从普遍性认同的要求上说,确实,美是需要大部分人的认同的。
”我认为他美“和”我认为它会让别人觉得美“,后者就是绝大部分有争论的地方,所以兜兜转转还是回回到什么是美的本质问题上,在美是什么要达成共识,别人才能认同前者。艺术哲学的内容我只是入门,你说的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