佬友们好,前几天因为copilot学生会员用不下去了(太笨了),索性心一横充了个Cursor月会员。因为期末季项目很多,所以cursor也帮我写了很多代码。
我用软件有一个习惯,就是一定要先看计费规则。我当时就看到有一个按次计费的普通模式和一个按量计费的Max模式,也都了解了一下他们的计费规则。
今天是我用cursor的第7天,我今天登上去看了一下,才用了 70/500 Req(折合19.6/144RMB),因为我平时比较节俭,所有的prompt一定是给的很详细,上下文也是很足的那种,所以基本上每一次对话都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比如我从来不用Ctrl+K)。
今天调fastapi的一个老bug,实在懒得修了,就打算用Claude 4 Opus修一下。看到是max mode,也知道是按量计费,但因为这个问题我实在不想研究了,所以我就觉得“破财消灾”也挺好的,花个7、8个Req把这个问题解决,也算是解了我的一个心头患。
然后我就兴冲冲地挂上了上下文,直接开跑。跑完之后,我登到Cursor后台一看,直接傻眼了。
我就看着那个数字从70/500 变成272/500。不是哥们!多少?!
这么一个不到三分钟的请求干掉了我202个Requests??? 折合人民币56.6元???
说实话上午发生的事情,我到现在心态还有点崩……
关键是,那个Opus修了半天,也没修好啊!……
我的麦当劳板烧鸡腿套餐+一对辣翅+一杯冰淇淋就换了个这??
怎么说呢…… 挺心碎的……
我感觉这个模式出出来就是给Cursor增加收入的,引诱小程序员们尝试一下这个模式,然后就大把大把扣钱……
而且opus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聪明(从这个例子来看)。
心碎
附件:我平时的花费和opus的花费
还有就是问问各位佬,我的打开方式是不是不太对呀;另外那个慢速请求和快速请求区别大么,会不会有很明显的体验差距?我才用了7天就花掉了一大半,大家平时都是怎么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