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写这个帖子的原因,有很多:
最直接的原因
马版私我说版块新开,搞点动作。
然后,我又仔细研读了始皇关于开板的说明
扬帆起航,目标是星辰大海!
本版块用以讨论创业想法、展示创业作品。
流量应该助力好的、创新的产品。套皮、圈钱的别来!
我觉得创业作品可能没那么多,那大家可以多谈谈创业想法,碰撞出一些火花。正如我最近做的事情里发现:医学和工科的结合,确实有很多可以做的事。举个例子,Transformer不是只有文本或图片视频生成,也能用来生成心脏模型哦
最终极的追求
有人说,人会经历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在身体机能停止运转的时候,在生理上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是在别人来参加葬礼的时候,在社会中宣告了他的死亡,从此社会里不再有他的位置;
第三次,是当世间再没有人记得他的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我希望我可以“活”的久一些。哪怕无法青史留名。有没有希望能以某个理论(eg 陳-西門斯理論)、某个方法(eg 傅里叶变换)、某个品牌或公益基金(eg 宜家品牌由斯文·赫德基金会持有)、某个小学(但似乎有点悬,比如家印小学,不知道是不是摘牌了)留下来。
据说:张小龙的饭否,张一鸣的微博,黄峥的公号,并称为科技媒体考古必达的三大电子遗迹。
有没有可能,在某一个很细分的领域,一些后辈学生还能在教科书里看到你的名字。简单几笔,诉说你那一丢丢的探索。
同样的,在论坛里,咱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也有那么一丝希望,启发了一个伟大的想法。在他官网或论文的一角,那一页致谢里,留着你的名。也许百年后,还能被一个人的眼眸扫过。
分享的意义
相互鼓劲
【真正】开始“独立自主”的做“心痕”这个事业(见下文),可能得从2024年元月开始。与职业经理人期间的心态真的完全不一样,没有退路,也不能指望有股东输血。所以这小半年基本属于0收入状态。团队每一个合伙人会在不同的时间段陷入焦虑(时间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经济压力,存款撑多久)。
跟行业内早入行的前辈聊,其实他们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扛下来(可能1-2年),你就挨过去了,起来了。没扛下来,就消失了。——其实也就这么一两年的事,大多数(也许90%)初创公司就是在这一两年死掉了。
我希望两年后回来看,大家都活得好好的。当然前提是「Linux.do 要活着」
少踩坑,多掷几次飞镖
创业就像游乐场的掷飞镖游戏。
普通人家的孩子买得起一掷。大部分人脱靶了。一些人中靶,赢得了小奖品。极少数人正中靶心,获得大奖。这被当作白手起家的”美国梦“继续存在的证据。
富人家的孩子买得起很多掷。如果愿意,他们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直到中靶并感觉良好为止。有些人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命中靶心,然后他们就会发表演讲或写博客,介绍创业心得和努力工作地价值。
穷人家的孩子不去游乐场。他们要工作。
我们很难模仿成功的人,甚至他们在回顾他们的早期时,也潦草带过,不会详细阐述最最最开始的过往。
比如温州的孩子,他会自然的跟你说他是温州的,家里有多少套房。但他鲜少提及第一桶金可能来自卖假货。——(这个梗纯粹来自大家对温州的刻板印象,拿来自黑。)
反而失败是成功之母。别人的失败可以加速你的成功,别人的失败也可以启迪你的成功。从失败中反思——就像我们把Debug信息一次又一次丢给AI,它才能知道自己错了,然后跟你道歉。
但愿:你在成功后,记得留一页《致谢》。
你的后人可以指着书的封面说 那是我太爷爷写的,我的后人能够指着书的背面说,他致谢了我的太爷爷。
心痕
长长(似乎没高考作文长)的写了一堆废话后。谢谢你耐心看到了这里。总算要点题了。
心痕 – 是一个代号,或者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部创业小说的《书名》,字面意思就是心有伤痕。
“铅笔头”和他的伙伴们定下来,就围绕【IHD】这个疾病来展开,因为职业经理人时期(十余年)的资源都在这个上面。
由于我们做的是一个偏线下、偏渠道(目前)的事情,在线上可能没有必要透露过多的细节。但可以分享开公司历程中的酸甜苦辣。
分享的频率:大概是每周一篇。各位L佬就是我的老板,每周还是要写周报给老板们的
分享的内容:一周见闻,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