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与痛风的成因分析及营养干预路径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显著。痛风是高尿酸血症的一种典型临床表现。当人体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会在关节、软组织乃至肾脏中沉积形成结晶。这些结晶体不仅会触发免疫系统的反应,还会引发炎症,进而引起剧烈的关节疼痛和肿胀,这种症状通常被称为痛风发作。痛风发作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感,还可能导致关节损伤和其他相关的健康问题。
高尿酸血症的成因复杂,核心问题在于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异常。最新研究表明,90%的高尿酸血症由排泄异常引起,而生成过多只占10%。尿酸的排泄主要由肾脏(2/3)和肠道(1/3)负责。生成的尿酸中体内合成的尿酸占总量的80%,从饮食转化而来的占20%。
高尿酸血症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复杂过程,其中尿酸排泄异常是主要原因,而肾脏和肠道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无论是主要因素还是次要因素,营养干预都有很多方法。深入理解各种因素的机理,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营养干预方案。
一,主要与排泄异常相关的因素
- 肾脏功能
肾脏在尿酸排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尿酸在血液中以游离尿酸盐的形式存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管。在肾小管中,大部分尿酸被重吸收,剩余部分则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中有多种尿酸转运蛋白(如URAT1、GLUT9)负责尿酸的重吸收和分泌。这些转运蛋白的功能异常会导致尿酸排泄障碍。 - 肠道功能
肠道既是尿酸分布的重要位置,也是尿酸去除的靶器官。约1/3的尿酸通过肠道排泄,肠道菌群在尿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某些肠道细菌能够参与嘌呤代谢,影响尿酸的生成与排泄。健康的肠道菌群有助于调节尿酸水平,而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尿酸升高,从而增加痛风的风险。此外,肠道菌群也可通过影响肠道屏障和炎症反应间接影响尿酸代谢。。
3.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在尿酸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它能促进尿酸的排泄和抑制其合成。胰岛素抵抗使得胰岛素水平升高,刺激肝脏合成更多尿酸,同时减少肾脏的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在体内积聚。此外,高胰岛素水平还会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进一步升高血尿酸水平。
4.饮酒
乙醇会刺激体内乳酸的增加,从而竞争性抑制尿酸的排泄。此外,乙醇还会加速嘌呤的合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啤酒和黄酒中含有较高的游离型嘌呤,能快速转换为尿酸。
二,主要与生成异常相关的因素
- 肝脏
肝脏在尿酸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嘌呤的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肝脏通过黄嘌呤氧化酶将次黄嘌呤转化为尿酸。肝脏在尿酸合成过程中还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过度的氧化应激会促进尿酸的生成。因此,维护良好的肝脏健康对于控制体内尿酸水平至关重要。 - 肥胖和体内慢性炎症
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导致代谢紊乱,促进尿酸生成增加,同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能力减弱,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
慢性炎症是尿酸生成过多的重要因素。在炎症状态下,体内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和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这些物质会刺激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导致尿酸生成增加。此外,慢性炎症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从而进一步升高尿酸水平。
3.果糖
果糖在肝脏内代谢时,会促使ATP分解为AMP,进而导致尿酸生成的增加。此外,果糖还通过影响肝脏的代谢途径,减少尿酸的排泄。 - 适度限制高嘌呤饮食
尽管高嘌呤饮食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但完全避免高嘌呤食物会导致营养不良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我们需要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优化饮食方案,尽量减少对食物的限制,让患者能充分享受生活。
4.1 植物性高嘌呤食物
研究表明,菌菇、大豆、及少量蔬菜等植物类食品尽管嘌呤含量较高,但对尿酸的贡献并不大,而且他们含有丰富的各类营养素,不需要特别限制这些食物的摄入。
4.2 动物性高嘌呤食物
不同类型的嘌呤在转化为尿酸的过程中存在差异。鸟嘌呤转化为尿酸的过程更为复杂,受到多个酶的调控(啤酒和黄酒中的鸟嘌呤为游离态,需要严格限制)。因此,鸟嘌呤含量高的肉类(如兔肉、鹿肉、禽肉和某些金属色海鱼)可以适量摄入,但应注意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
三、其他因素
尿酸代谢异常还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包括基因、压力、血液循环问题、睡眠质量、作息不规律、吸烟、饥饿、疾病、药物、剧烈运动、缺氧、如睡眠呼吸障碍、手术、放化疗、过快减重、受凉、毒素与重金属、年龄、性别等。每种因素背后都有复杂的机理,因篇幅所限本文就不逐一探讨。
高尿酸的成因复杂,个体差异明显。有些患者病因简单,通过简单调理即可改善;而有些则需更综合的方案,甚至全方位营养干预。因此,无法用统一的营养方案调理所有高尿酸患者。
要有效管理高尿酸和痛风,需抓住每个个体的主要矛盾,采取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的策略。方案应简洁明了,适应个人习惯,避免复杂化或要求患者做出过多改变,以确保可行性,不能显著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营养不良。
根据笔者长期的学术探索与实践经验,高尿酸的营养调理只要探本求源、对因施策,终能取得理想效果。
注意事项:
1,通过营养调理后,若症状缓解且尿酸指标下降,如需减少或停止药物,务必咨询医生,切勿自行决定。
2,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应循序渐进地降低,避免过快下降,以防诱发痛风。
作者:蒲老师,中国注册营养师,慢病寻因营养师
参考文献:
1,Campion, E. W., Glynn, R. J., & DeLabry, L. O. (1987).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risks and consequences in 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82(3), 421-426.
2,Terkeltaub, R. A. (2010). Update on gout: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options.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 6(1), 30-38.
3,Zhang, Y., Chen, C., Choi, H., Chaisson, C., McAlindon, T., & Neogi, T. (2012). Purine-rich foods intake and recurrent gout attacks.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71(9), 1448-1453.
4,Dalbeth, N., & Stamp, L. (2014). Hyperuricemia and gout: Primary care update. Journal of Primary Health Care, 6(2), 161-167.
5,Becker, M. A., & Jolly, M. (2010). Clinical gout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uricemia. In Rheumatology (pp. 345-360). Mosby.
声明:本文旨在提供有关营养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健康信息,仅供参考。尽管我们力求准确和全面,但无法替代医师或其他专业医疗人员的建议。如果您有特定的健康问题、疾病或疑虑,请务必咨询医疗专业人士。在实施任何饮食或生活方式的改变之前,请务必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您的健康始终应当由专业人士所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