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原来是潜意识大师

习惯是一个模糊的定义。如果你指数的是前面那个小和尚剃发的例子,那么跟潜意识无关。如果习惯指的是,比如你看见领导就想躲着走,或者别人指出你的问题,你不自觉的就会愤怒,那么就跟你的潜意识相关。

一个人从小被否定,被打压,被粗暴对待,他的核心需求就是安全感和被认可,即使成年以后也无法改变这个内核。当面对批评的时候,他童年创伤就被激发,然后通过愤怒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个人背后的需求是认可,是安全感,明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那么我们的维度就提升了

心理学中常说看见即疗愈,一个人可以看见自己潜意识的时候,就疗愈了一大半,才真正能解决暴怒的习惯。

细细品: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荣格说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你的意识,那就是你的命运。把这里的“知”理解为潜意识,“行”理解为行为习惯,是不是就更能理解了?同理,潜意识没有进入意识,那么你所有的行为,其实都是被潜意识所操控,这是不是也一种“知行合一”呢?

1 个赞

如果是极度拖延,那么应该是潜意识的一部分。

我猜你小时候有一个焦虑的父母,或一个整天跟你在屁股后面催促的父母,要不就是小时候有过一个相关创伤。

了解了潜意识,就会发现一个极度恐怖的真相,我们每个人都不拥有自由意识,你所有的自由意志,都臣服于你的潜意识。

潜意识操控你大致有2种模式:

一种就是你知道不对,但你不得不这样做。就像前面一个佬说的,知道拖延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拖延。

第二种模式就是,你自以为自己的选择是经过理性分析的正确选择,但其实还是潜意识的奴隶。比如章子怡,她的父母,兄长,包括吃瓜群众都觉得她找汪峰是不理智的,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要找汪峰。这种例子太多了,多少人违背父母的意愿,找了一个不适合的人结婚,不是父母有多高明,而是每个人都不得不臣服于自己的潜意识。

理解了上面的理论,就明白为什么王阳明高明了吧,因为他能看到别人的潜意识,知道对手不得不臣服于自己的潜意识。

2 个赞

唯心主义吗 :face_holding_back_tears:

说白了,就是对人性的研究比较透罢了

常规话题搞七捻三

荣格吗?他让我想起了抄作业《太乙金华宗旨》写了一本《金花的秘密》

潜意识嘛,通俗读物《乌合之众》里面写的更容易理解

至于王阳明洞察人心,你看看他小时候怎么整他继母的,他15岁就想着给皇帝上书怎么平乱了,和龙场悟道无关。

王阳明前半生磕磕绊绊,不是很顺利。龙场悟道后,人生有如开挂。把龙场悟道理解为学到了一个知识,那就肤浅,而是也会觉得难以理解。但如果你真的了解潜意识,就知道王阳明是深度和自己的潜意识链接了。禅宗说,能生万法,说的就是潜意识。

差点看错 zsbd,我水个贴

前半生磕磕绊绊?状元郎王华的儿子耶,能接触到京城的朝臣的,除了科考没那么顺利,被贬龙场之前是在聚光灯下成长的哇。没那么玄乎,他17岁结完婚,回老家路上就接触了程朱理学,所以才有格竹子这事。顿悟是不能让一个人突然学会什么的,只能是积累到瓶颈后因为一些原因心境得到转变。

听不懂看不懂似懂非懂。
王阳明的东西没看过,这一通叙述的感觉,好像拉康、索绪尔和佛教的东西。

佬我每天一上班就先打开L站划水,是习惯还是潜意识啊

你说的都是明意识,明意识是说不清潜意识中的东西的。这只能自己体会了。

这说得就玄乎了,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把一些东西搅得很玄乎,还不如看《太乙金华宗旨》修仙

1 个赞

其实一点也不玄乎。简单说,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自由意志的,都是被自己内在潜意识控制,当你没意识到的时候,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其实都是在贯彻你自己的潜意识,看过太多这种案例了。

写的非常好,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用近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潜意识理论来解释,我认为这种理解非常有创意,也很有道理。我也想做一点自己的粗浅的探讨。

  1. 王阳明的心学是否可以用潜意识来理解?我赞同,但是有一些自己的疑虑,比如,潜意识是佛洛依德提出的对于人的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解释,是众多心理学流派中的一种,即精神分析学派。除了精神分析学派,还有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和遗传行为心理学等等,可见,潜意识理论在解释人的认知和行为关系中可能并不能做为唯一合理的最终解释,当然潜意识理论是众多流派中比较著名的一种。
    所谓兼听则明,我的知识有限,只读过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没有研究过其他心理学流派关于意识的解释和研究。我个人理解,潜意识是一种帮助人迅速做出判断的,节省思维过程的生物机制,是一种生理上的刻板思维过程。比如,吃饭的时候,入座,我想离老王近一点,就坐到老王边上了,做出这个决定的过程,从显意识上看,很轻松很简单,但是这是潜意识经过大量的价值分析判断得出的,老王风趣幽默、老王说话好听、老王是我的好朋友、我a股那些烂摊子想问一下老王、我喜欢钱、钱是好的、老王有钱等等,这些价值分析过程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或者说是潜意识形成的,显意识中只是一掠而过,大大降低了思维的参与过程。

  2. 什么是心即理?心即理,我认为是一个描述性问题的结论,描述性问题是“什么是理?”,而结论是“心就是理”。我认为这个结论是王阳明对《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这一观点的回应和自己的观点(王阳明格竹子格到自己崩溃)。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也结合了很多儒家的孔孟思想,比如孟子提出的: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也就是说,有求,求在我即可,心即理,陆九渊也说吾心即宇宙,任何问题的解决,不要往外求,而是解决心的问题。用这里的观点来解释,就是解决“潜意识”的问题。

  3. 什么是致良知?我认为“致良知”是一个说明性问题的结论,这个说明性问题是“该如何成为圣人?”,结论是“致良知可以成为圣人”。致良知的“致”,是“呈现”的意思,而“良知”是人本就具有的,最本质的生命情感,如恻隐之心、同理心、勇气、助人之心、慈悲之心,既然人本来就具有良知,为什么要致呢?因为人的良知在后天的经历中会被逐渐埋没和遮蔽,如贪嗔痴,需要通过修心的过程让这些良知重新呈现,回到这里的观点,修心的过程也就是修潜意识的过程,改变那些长年累月形成的刻板潜意识思维过程。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潜意识理论并没有王阳明的“良知”部分对应的分析,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讨论空间。

  4. 什么是知行合一?我认为“知行合一”也是一个说明性问题的结论,这个说明性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致良知?”,结论是“知行合一才能致良知”。“知”是认知,“行”我认为不能简单理解为行为,应该是实践和经历,“合一”即统一、一致、结合。我理解的“知行合一”,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回到潜意识的理论,潜意识的形成,从生物学基础上看,是无数大脑神经回路中,既定的最固定的回路模式,该回路的形成是后天的无数次实践过程中思维活动的痕迹。那么该如何让良知重新呈现呢?就是实践和经历,比如对待父母,有的问题认为父母完全无法沟通,他们不可理喻,这里对应的良知是孝顺和同理心,如何解决?与去父母劳动和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做父母做过的工作,走父母走过的路,回顾他们的童年青年经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致良知的过程,“知”即“我爱我的爸妈”,“行”即“经历或者观察他们的经历”,这也是一个潜意识改变的过程,你的潜意识是父母是迂腐的、笨拙的、不开窍的、不可理喻的。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说明。

所以,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回答了三个问题“什么是万事万物的真理”、“如何成为圣人”和“如何致良知”。我认为这三种智慧都是指向了王阳明从小就有的理想,成为圣人,人人都可成为圣人。他的这些智慧,可以用精神分析学派的潜意识理论来辅助我们去理解,但是我认为生命情感相关的部分还是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因为这是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巨大区别之所在。

2 个赞

佬 难得看你发帖!

程序员里面不是
锐评,心流状态不就tm发呆吗?

最近闲了,来这吹吹 :laughing:

1 个赞

我看你大部分时间在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