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提升的相关实践 —— 心知实验室

上回提到多读书提升认知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要『知行合一」。

“知”的部分,我既往发过一些思考在L站(详见我发在“扬帆起航”的主题帖)。

现在到了“行”的部分。发现一个问题,在写具体事情的时候,多少都需要披露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因此直接发在L站,觉得有些不妥。再加之我个人对「私域」未来发展的一些判断,思来想去,还是在“小报童”开了一个心知实验室的专栏。

我其实挺怕佬友们说我割韭菜的:一个月几块钱就得了这坏名声,怎么想都亏的慌。

但正如专栏名称所含的“实验”之意,还是鼓起勇气,尝试着发出来。因为不发出来,这个“行”(“心”通“行”)”就无法落地,也就完不成实验。

是什么实验?

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近几年(主要是芯片卡脖子之后),是以“新型举国体制”的力度来支持科技创新的,文科商科专业相对落寞了。这个时期接受教育的孩子们就容易缺少对社会、对人性的感知(除非家里特别引导)。换一个角度看:你只需要做蛋糕,分蛋糕的事就不要参与了。

千年前,孟子就曾曰过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L站是一个非常技术向的论坛,有很多技术大佬,无偿奉献,也教给大家各种方法,带给大家很多福利:cake:

我就是想着,以佬友们为研究对象,看大概会有多少人会考虑,了解一点人文社科上的思考和认知。—— 在之前我发的论坛主题帖里,已得到一些验证。现在想进一步看“付费意愿”。

我们有一个假设:(中年)男人的钱最难赚,但(中年)男人最愿意为认知买单。

区别于学校的经济学教材和市面上的图书,我主要基于自己多年在国企、金融行业的学习和了解,分享具体决策中的:brain: 思考逻辑 :brain:,秉承的还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态度。

我不是大佬,距离智库还遥远的很,我能拿出来的最唬人的title,曾任省属国企集团评标专家(又不是领导,没P用)。现早已请辞,投身科技成果转化去啦~

我与“linux” “C”的缘分倒是不浅 :dog:

04年学谭浩强,07年高考前收到了挪威寄过来的ubuntu光盘,分给了同班同学,报了他给我Gmail邀请码的恩!

可惜他变枫叶国人了,还娶了台湾妹子。这又是另一个故事啦。

故事就先讲到这里,来点实在的。

佬友五折优惠,双11前有效,点此领取,优惠后相当于3.1元/月。 感谢捧场!

9 个赞

怎么能说没用呢,招投开评,你在最后压轴

还是要顾及招标方以及评标组长的心思呀

截止11.6,16:00
帖子浏览量96,领取优惠券4人,付款0人。

支持一下,来点干货

1 个赞

这个只能慢慢来,现在就我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网站的内容量难以说服普通人为其付费,只能慢慢来This can only be done gradu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rdinary person, the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difficult to convince an average person to pay for, so it has to be done step by step.

1 个赞

Wow ! 感谢支持! 本周一定去更新一篇:loudspeaker:

是的。这个需要逐渐积累。

目前的定位,确实很难快速累文章。毕竟都需要一篇篇码字。

理解是一回事,输出其实还有很多思维的过程。我有点能体会爽文作者,每天催跟的感觉了。223333~

截止11.7,16:07
帖子浏览量227,领取优惠券6人,付款2人。

感谢两位佬友支持!本周末拟更新一篇,以表谢意 :pray:

2 个赞

截止11.8,20:25
帖子浏览量276,领取优惠券8人,付费订阅3人。

专栏更新一篇:「案例」从节税、利益输送 “黑洞” 到科技创新 “灯塔”:捐赠资金的重生之路


优惠券过期(11.11)后,此贴不再追踪和更新数据。

占用公共资源,还请各位佬友见谅 :dog:

大佬还是很有实力的

支持一下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