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的市场竞争后,胜者为王,赢者通吃的假设前提是需求不变,也就是妹子在,你俩竞争。
PPI 如果扣掉疫情期间,持续从 2019 年之后为负,两个小伙子在那儿 PK,目标是胜者为王,最后卷完了,剩下一个,摇头一看,**妹子呢?**你们等着看吧,这件事情必然是两三年后某些行业必然发生的,会真以为是胜者为王?你的大环境是什么环境?是有效需求面临着中长周期的收缩和调整,这种情况下市场如此恶性竞争和卷是没有赢家的,最后会爆发危机的。我把这话送给某些企业的董事长们。
—— 付鹏HSBC演讲@2024.11 原文速记搬运
扬帆的各位总经理们,不要卷了,先不要挥别岸上的妹子,今儿休渔!!
起航的各位董事长们,不要卷了,先看下妹子(有效需求)还在不在啊喂!
正经聊天
给你说说AI医疗的事吧:
2024年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文件指南的第4项和第24项中特别指出,AI辅助诊断作为主检查项目的扩展项,属于只扩展主项目价格的适用范围,不额外加价,子项的价格按主项目执行,不得与主项目同时收费。
大白话就是:看片子的事,医生看也行,AI看也行。但我就付那么多钱,别找我另外立个收费项。
一部分人冲医保的希望就此破灭,之前赌的可不就是国家要支持AI发展嘛~
你看大家算法卷来卷去,训了好多AI医疗模型,最后买单方说我不会另外买单的。
应对
那现在要么你就拼产品实力,帮医技科大幅提升效率省人头也行。但我站在医院角度算了算,我再招个人(医技科)可能比AI年费要便宜?
要么按软硬件一起卖设备,那还不如回到传统医疗器械代理范畴,AI就是个添头(何况很多销售还讲不清楚)。站在B超科医生角度,我自己是用AI的,但我单位认为是我自己干的活(看的片子)就最好了。当然最优先的诉求肯定是:自己不能被替代。又能摸鱼,又显得我不可替代。(就跟你自己在单位里用AI,又不想被AI替代一个道理啊)
所以走医保口的AI医疗,有点难啊。
你看聪明的同志看出来了,我加了定语“医保口”。那咱不走医保口不就行了么,嗯对头!
出钱的主体不同,其“再分配”的方式和逻辑当然有相当的差异。要用的人/销售逻辑也不一样,打法有差异。
走医保、医院、医生路线,是以前医药代表、医疗器械销售熟悉的套路;
而非医保口,如果是ToG逻辑,则是基建类项目的那种打法。
回到开头
有的同学去看了付总原文(信息量确实很大),说还有这段呢:
跟往年不一样,往年任何过剩的市场竞争,最终都胜者通吃的原因是因为居民部门有效需求永远在,永远能加杠杆,永远能为你的企业产能和利润买单。最后只剩下一条路,你们知道是什么路吗?因为这条红色的线只代表着内需,如果国内的姑娘没了,就要迎娶海外白富美,所以他只剩下一条路,出海。这也是网上很多网友们很开心的,我们就是要出海,我们就是要拿下国际市场。
现在国际环境是什么样?是不是 20 年前、30 年前全球往左翼包容融合的大环境,能让你出去迎娶白富美。当然日本的三井、三菱、丸红、伊藤忠等等,在 90 年之后就是出海迎娶白富美,问题是我们现在能不能?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想不想” 跟在未来的大环境上 “能不能” 将形成激烈的碰撞,如果不能,国内没有有效需求给你怎么办?
这段,后续能推广专栏再说吧。已删专栏推广,给佬友带来困扰了。
回头佬友们也给我科普科普:现在年轻人的【有效需求】。人到中年跟不上大家的花火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