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6 考公 随便学学 16

准备成为L站公考人的常备内容

最后 送路上的我们一句话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 个赞


100通用知识

1 个赞

1、(多选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先后出土了五批七种战国秦汉简牍。细密详备的律令文献,体现着中华法文化的独特智慧。睡虎地秦墓中千余枚竹简、数万字简文筑起的“法史宝库”,系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法典。翻开《秦律十八种》,可以读到以下哪些规定?

  • A、“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明确规定
  • B、早春二月不许到山林中砍伐树木
  • C、商品须明码标价
  • D、要见义勇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 A,B,C,D,您的答案为A

答题解析:

2024年11月4日下午至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湖北省孝感市、咸宁市考察。在孝感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云梦县博物馆,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云梦,地处江汉平原东北部,素有古泽之称。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出土了五批七种战国秦汉简牍,如睡虎地秦墓中的木牍家书、郑家湖墓地的“中华第一长文觚”、龙岗墓群的禁苑管理条文等,为研究楚秦汉嬗递、秦汉大一统进程中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填补了传世文献的诸多空白。

在这里,细密详备的律令文献,体现着中华法文化的独特智慧。睡虎地秦墓中千余枚竹简、数万字简文筑起的“法史宝库”,系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法典,价值斐然。

鉴古明今。翻开《秦律十八种》,人们可以读到仓库事务、货币管理乃至“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各方面的明确规定。早春二月不许到山林中砍伐树木;商品须明码标价;要见义勇为……古老的简文,其中许多思想理念,至今仍可镜鉴。(摘自新华社2024年11月5日报道《云梦简牍里的文明辉光》)

2、(单选题)“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出自____文学家____为好友尹洙写的一篇悼念文章《尹师鲁墓志铭》。

  • A、北宋 柳宗元
  • B、北宋 欧阳修
  • C、唐代 柳宗元
  • D、唐代 欧阳修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 B,您的答案为A

答题解析: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习近平《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释义】

出自《尹师鲁墓志铭》。《尹师鲁墓志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为好友尹洙写的一篇悼念文章。尹洙,字师鲁,北宋文学家,年长欧阳修六岁。两人早年相识,亦师亦友。

尹洙四十六岁去世,欧阳修写了这篇言简情深的墓志铭,称其“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尹洙遇事无论难易,都勇于行动,这是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最终他处境艰难而死。五百多年后,钱谦益在《王季木墓表》一文中,称赞明末诗人王象春:“遇事无难易,勇于敢为,似尹师鲁。”

欧阳修仿照尹洙的简洁文风写了这篇墓志铭。他在《论尹师鲁墓志》一文中明确表示:“修见韩退之与孟郊联句,便似孟郊诗;与樊宗师作志,便似樊文。慕其如此,故师鲁之志,用意特深,而语简。盖为师鲁,文简而意深。”[摘自《习近平用典》第二辑(2018年版)]

3、(单选题)“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出自____。

  • A、《论语》
  • B、《荀子》
  • C、《老子》
  • D、《庄子》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 B,您的答案为A

答题解析: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释义】

出自荀子《荀子・大略》。荀子非常提倡尊师重教。《荀子》首篇即为《劝学》,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荀子还认识到“师”在道德教化中的重要作用。《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荀子・大略》更是把老师地位提高到关涉国家兴亡的高度:“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意思是:国家要兴盛,一定尊敬老师并看重有技能的人;如此,规矩和制度就能保持并得以推行。

荀子认为,老师参与治国是通过施教这一途径实现的。《荀子・儒效》说:“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在荀子看来,只有向老师“师法”,学生才能掌握礼义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人在诱使下可能放纵自己,与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必须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关系到个人的修为和国家的兴盛。[摘自《习近平用典》第二辑(2018年版)]

4、(单选题)2024年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作为世界上____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从2018年以来年年举办、从未间断,已经成为中国____。

  • A、首个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
  • B、第二个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
  • C、首个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 D、第二个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 C,您的答案为A

答题解析:

2024年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从2018年以来年年举办、从未间断,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本届进博会,吸引了全球约3500家企业参展,包括297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还有来自多国近800个采购团体参展与会,数量创历届新高。(摘自新华社2024年11月5日报道《做大开放蛋糕 拉长合作清单——从第七届进博会开幕日看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

5、(单选题)据新华社2024年11月4日报道,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通知明确,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6000元提高至不超过____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20000元提高至不超过____元。

  • A、18000 25000
  • B、20000 25000
  • C、18000 28000
  • D、20000 28000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 B,您的答案为A

答题解析:

据新华社2024年11月4日报道,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通知称,为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力度,更好满足学生贷款需求,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通知明确,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6000元提高至不超过20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20000元提高至不超过25000元。学生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

6、(多选题)北京时间2024年11月7日6时20分将迎来立冬节气。从物候上来说,立冬是秋天转向冬天的过渡时节,随处可见青黄夹杂、红枫摇曳之景。以下诗词中,哪些描绘的是这种景象?

  • A、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 B、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 C、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 D、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 A,B,C,您的答案为A

答题解析: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7日6时20分将迎来立冬节气。时令另起一行,在“暮云重叠碧,远树浅深红”中,秋天向冬天缓缓递上接力棒。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四立”,与“两至(夏至和冬至)”“两分(春分和秋分)”合称“八节”,它们都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立冬,意味着节气意义上的入冬,距离气象意义上的入冬还将有一段日子。尤其是在南方一些地区,还会有“十月小阳春”的现象,让当地人产生“冬日胜春朝”的舒适感受。

从物候上来说,立冬也是秋天转向冬天的过渡时节,随处可见青黄夹杂、红枫摇曳之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此也多有咏叹:“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注:“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出自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立冬即事二首其一》;“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出自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的《立冬》;“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出自宋代诗人钱时的《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描写的是夏至雨后美景)

1 个赞

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理学家张载

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4.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

5.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6.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7.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8.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

9.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10.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

1 个赞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个赞



















【新闻热点】

“孩子捡回一条命!”近日,湖南益阳一学生家长反映,一种“死亡游戏”流行校园。自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据当事人描述,该“游戏”又称“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这些看似新奇的名字,实则是隐藏在校园中的巨大隐患,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与安全。游戏通过让参与者靠墙蹲下深呼吸、憋气后被按胸口,使其快速陷入窒息缺氧状态。

事实上,“死亡游戏”并非新事物,只是旧 “把戏” 换了新 “外衣”。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其前身“心跳游戏”“闭气窒息游戏”即从东南亚传入内地校园,虽几经整治却难以禁绝。2007 年年初,教育部已明确表态,指出此类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极大,要求学校加强管理。然而,这一危险游戏十多年后死灰复燃,再次在校园中肆虐,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

【基本表态】

如果这款游戏足以致命,生命不是玩笑,绝不能用侥幸心理去“亡羊补牢”。

生命只有一次,让青少年远离“死亡游戏”是全社会的责任。

【消极影响】

1.这一过程对青少年身体造成的损害不可小觑,轻则出现头痛头晕症状,重则可能面临脑损伤、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2.“死亡游戏” 的流行还会在校园中营造出一种不良的氛围,误导其他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

【追本溯源】

1.从青少年心理层面剖析,猎奇心理是主因之一。青少年对世界充满探索欲,追求刺激和挑战,高风险活动在他们眼中常带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当周围有人示范这种危险游戏时,他们对风险的感知会降低,好奇心被进一步激发。

2.从众心理是青少年参与这种危险游戏的推手。从众压力会驱使他们参与其中,即便内心有恐惧,也会被群体行为所掩盖。这种心理特点让青少年在面对“死亡游戏”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复杂性,也为这类危险游戏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4.部分青少年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情感困惑,而 “死亡游戏” 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寻求刺激、释放压力的一种错误方式。

5.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死亡三秒”游戏的流行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症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刺激和瞬间的快感,而忽视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和长期价值的追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

【基本举措】

1.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一道防线,安全教育绝不能走过场。一方面,要创新教育形式,以生动案例、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死亡游戏”的危险性;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刻不容缓。学校需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课余活动,无论是操场角落还是校园隐蔽之处,都不能留有死角。一旦发现危险的苗头,迅速将其掐灭,让“死亡游戏”失去滋生条件和土壤。

2.家长要积极履行监护职责,这意味着不能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察觉他们的情绪变化;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确保他们未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惟其如此,才能在孩子面临危险诱惑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

3.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应联合开展包含生命教育的公益课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对危险的警惕性。更关键的是,要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和抵抗从众心理的能力,使其在面对不良诱导时,有足够的定力与勇气说“不”。

4.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治理,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从源头上切断危险游戏传播的途径。

【好文好句】

杜绝“死亡游戏”卷土重来,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编织严密的安全防护网。(过渡句)

【小试牛刀】

“死亡游戏”卷土重来,你怎么看?

在新的团队中,一定存在磨合期,出现同志不理解,团队不和谐的声音,作为新工作小组的负责人,我负有第一责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端正心态,反思总结。我会先让自己冷静下来,面对新团队的棘手问题,不逃避、不失落、不放弃,耐心的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会重新梳理当下工作小组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限、人员分工、工作要求等情况,并且将相关要求和过去小组规定进行对比,通过和团队成员私下沟通,了解小组成员的意见建议。

第二,做好沟通,完善制度。根据前期自我总结情况,一方面召开小组工作会,将我之前制订的考核制度进行介绍和说明,解释当下设置严格的考核要求,是基于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单位整体要求,不能简单和过去的标准相对比;另一方面我会把大家最反对声最大、争议点最多的条款拿出来和大家进行讨论,积极听取现场意见,完善考核制度。最后我会真诚向大家说明,自己作为团队新负责人,会严以律己、发挥带头作用,请大家进行监督。

第三,与团队重点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座谈会后我会再次找到之前存在工作排斥情绪的队员进行交流,通过针对性的对话了解其工作中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帮助消除其畏难的情绪,提高对个人和工作的要求,以团队考核纳入单位整体考核等来激发工作热情。

第四,做好总结提升。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加强和同事的沟通,随时了解队员对于工作的看法,并且定期召开工作小组会议,公开讨论对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营造积极正向的工作氛围。同时,我也会认真履职,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带动团队圆满完成任务。

1 个赞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