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佬友们 
我正在构建一个对抗“协议黑暗模式”的开源工具(代号TermGuard),核心解决一个反常识问题:为什么数字时代的人类,阅读协议的能力反而退化成猿猴水平?
相信大家基本都没认真完整的看过产品的使用协议和隐私协议,大部分时间是没有事的,但一旦被坑了后也有苦不出,只能默默咽下这口气。最近朋友也遇到这种被坑的事情,cursor自动续费被坑几十美金,因此我想着做一款产品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方案
- 用RAG+LLM(基于qwen2.5)实时解剖协议,标记
高风险条款(如自动续费陷阱)
- 后台自动抓取web/App中的协议更新,用Git Diff风格对比条款变更
- 杀手锏:当检测到“群体性受害条款”时,启动集体投诉机制
已实现MVP功能
- 15秒解析Spotify/Netflix等主流协议(演示视频)
- 条款风险雷达图+一键生成维权模板
- AI解析对话
想听社区的尖锐反馈:
- 你在什么场景下最可能使用这类工具?(比如订阅服务注册前?被扣费后?)
- 现有方案(如TOSDR)哪里让你不爽?是更新延迟?还是过于温和?
- 如果工具开源且允许众包训练模型,你愿意贡献自己被坑的协议案例吗?
- 最大的顾虑是什么?(比如法律可靠性?隐私风险?)
争议性假设(欢迎打脸):
- 工程师群体更需要协议解析,因为你们更清楚“魔鬼在细节中”
- 协议透明度应该成为继代码开源后的新道德标准
- 有了大众的监督,协议会越来越透明
针对佬友的提问想到的解决方案,
56 个赞
lxyz
4
问题是,不同意用户协议你就无法使用。就算用户协议有瑕疵,有多少用户能够花费时间、金钱、经历去要求对方改正?对方又能否改正?
11 个赞
Moors
5
问题是,即使你了解了协议,你不同意协议,你能用 app 吗?
10 个赞
zyp
6
还有这个问题 我觉得并不是用户的问题
而是厂商 故意使用非大众语言 还有自造词汇
使协议又臭又长还拗口 更不便于理解
这样他们才可以在里面埋雷 把不平等协议巧妙的隐藏在里面
9 个赞
感觉意义不大。。你不同意打都打不开,或者不让你登录,除非你能不用这个APP 
1 个赞
anghunk
(神奇的哆啦z梦)
8
有意义的,诸如 op 所说,有些自动续费之类的条款藏在协议里,如果能提前知道,就可以手动关闭去规避一些风险。
也能让我不去主动使用一些软件
1 个赞
hwang
9
我们的app 也是这么设计的,不然都不给上架。如果做另外一套不同意协议的流程,又麻烦
1 个赞
olivez
(Yeah)
10
1 个赞
这种续费类的坑确实有用,不过有些协议里面里面告诉你收集用户资料什么的,不同意也得受着 
对呀,有些APP发验证码登录的时候,dialog提醒一下,用户点同意了,那个协议就自己打勾发验证码了
zane12580
(zane12580)
13
这是一个好问题,不同意协议就不能使用。
佬友,我想到一个解决方案,您看下是否可行。
第一个会在产品协议解析页每条可疑协议上设计一个反馈按钮( 倒赞按钮)并显示上数量,若一个产品有多条协议的倒赞数超过一个阈值,则会生成投诉信件模板征求用户意见是否给相关部门发送这个投诉信件;第二个会在每个产品下面增加一个平替产品推荐,让用户有更多选择;第三个会考虑设计一个排行榜,展示协议透明度高的产品。
1 个赞
Patchouli
(Patchouli)
15
感觉会是个很有用的产品,但是当下的国内环境氛围不太适合
第一是国内维权难,厂商肆无忌惮给你霸王条款爱用不用
第二是用户这边,选择不用直接找国外开源替代品也懒得和企业搞纠纷,垄断的搞也搞不过还不能选择不用(微信,支付宝,银行app等等
2 个赞
Patchouli
(Patchouli)
16
我觉得展示协议透明度高的产品很不错,我在选择同类产品的时候肯定会参考这个榜单的
1 个赞
很不错的想法,起码让用户知道有哪些坑点,死也知道怎么死的
2 个赞
Naproxen
(Naproxen)
19
按我个人的使用习惯,只有使用大模型相关服务时,会关心自己的数据是否会用于训练。
其他的用户协议一概没有看过。身边的人(非计算机类的高校师生)更别提了,我还没见过会注意用户协议的人。
感觉楼主的工作很有意义,可以成为规范行业内用户协议的推手工具。我作为普通用户是圈外人,可能在暂时的阶段不会受到影响。
1 个赞
snicoe
20
想法很好,我的话可能会乐意使用,但这个产品可能会变成一根筋两头堵,覆盖某一个特定的群体,那么就会变成小圈子自娱自乐,意外出圈大量用户使用的结果就是会被大公司法务盯上,触及利益到最后就不是一个技术能解决的问题,面向国内用户需要考虑。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