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启示录:让认知升级的40堂读书笔记》

最近一直在读小说,按照自己的习惯,从2022年开始,每个月肯定最少是有一本书要读完的…2月20日了,还有8天,除了小说外要给这本书读完。这本书主要是一些从书中获取的信息,画成的视觉笔记。
这个帖子中,我就摘抄一些有些感触的话吧~
这本书主要包括
1.目标管理
2.习惯养成
3.时间管理
4.思维方式
5.学习方法
6.解决问题

目前间歇的读完了前三部分。准备整理更新一下

34 个赞

插眼观察

3 个赞

先从目前看的第四章更新吧~也蹭一下Grok的热度~
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当马斯克面对一些技术问题的时候,会直接思考这项技术的物理学本质,通过本质推导出解决方案
所谓的物理学本质即技术问题中涉及的最基本的物理学原则。

常见的思考方式是:类比。通过参考别人的方式、别人的经验、别人的看法来做出决策和判断。

第一性原理和类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考路径。

这就类似于哲学领域中的 经验主义(类比)和唯理主义(第一性原理),经验主义是通过归纳法来思考,而唯理主义是通过演绎法思考,从不变定理出发推导一系列结论

对于常人来说,我们如何在生活中使用第一性原理来帮忙?用第一性原理来接近事物本质??

当有一个想法的时候,就不断地追问为什么,一直到问不下去。在方法论中也有5why原则,也是实践的一种方法

3 个赞

第二个
神经可塑性
美国脑科学博士劳拉博伊德认为:对于大脑我们有两个错误的认知,一个大脑在人类很小时候就发育完全,且随时间脑细胞会死亡,流逝。这样的认知会让人觉得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变得“笨”
第二个错误认知是,大脑用了很小的部分,大部分是沉睡的,相信各位在短视频等地方上看过这种理论

而事实上,我们每天的行为、想法、情感模式都在不断塑造我们的大脑,它会让我们的大脑发生化学变化,结构变化和功能变化。听起来很神奇,当然结构变化指的是神经元的通路变化,而并不是外在的大脑形态变化。
功能变化也指的是某些原本不擅长的功能区的神经元经过刻意练习后更加强大

重塑大脑的方式有哪些?我们可以怎么做?这可能是大家所关心的
首先,告诉自己一定要永远保持好奇心,保持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学习,不管自己多少岁。
其次,知道大脑也管理着我们的情绪。我们对情绪的反应模式会增强大脑的回路
最后,养成一些健康的习惯,比如运动。每天一个微小的朝着健康努力的行为,都是在重新塑造大脑的功能

每个人都是自己大脑的设计师,你每天做的事都在改变你的大脑

插眼 :hear_no_evil: :hear_no_evil:

谢谢支持!!尽量保持日更,最少定期更新,到这本书结束

1 个赞

火钳刘明

第三个 元认知
元认知是什么?为什么元认知非常重要?怎么获得元认知?这是对我们来说听到这个概念想问的三个问题
首先,元认知就是指的是:认知的认知,关于思考的思考。感知自己思考的过程就是元认知
也可以说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断句是这样 学习学习,再学习。先学会如何学习(方法论)之后再来学习(具体过程)。就是元认知。
那么,怎么才能获得元认知?

  1. 被动思考换为主动思考
    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获得被动的元认知,但是无论有没有遇到问题,我们都应该每天主动反思,主动开启元认知的能力
  2. 学会开启第三视角
    当自我陷入泥潭或者情绪控制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观察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也是一种方式。
    这种元认知的能力不是天生获得的,也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反复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过去的功过得失,反省自己在事件中的思考方式。
  3. 向别人学习
    可以通过身边的优秀的人的思考方式,让我们获得启发。也可以通过别人的传记、访谈、经历获得一些灵感。

长期下去,经过刻意练习,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自己的思考能力的提升

警惕反安慰剂效应

想警惕反安慰剂效应,就要了解一下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又称假药效应,是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由于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在医学研究中,安慰剂是临床试验中常用的对照组,用于评估新药或疗法的真实疗效。通过比较安慰剂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可以排除安慰剂效应的干扰,更准确地评估药物或疗法的疗效。

而反安慰剂效应, 与安慰剂效应正好相反,指的是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由于预料或相信治疗会产生副作用,让病患症状恶化或产生新的负面症状的现象

在生活中,反安慰剂效应会引导你一步步向“你以为”或者“你期待”的坏的方向发展
戴尔卡耐基说过,你以为可能会发生的坏事,实际上99%都不会发生。而反安慰剂效应,却会因为这个以为会发生的坏事,产生对现实的影响,进而让坏事发生。

那怎么才能让反安慰剂效应不在身上发生?这个可能是大家想要去了解的东西。

首先,多去想想自己成功的事情,别人做成功的事情,不要经常回忆哪些遗憾,细细咀嚼那些遗憾带来的痛苦。这些会导致我们明明可能可以改变一些现状,但是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其次,不要担心明天的事情。焦虑只是习惯。并不一定真的是知道未来会发生糟糕的事情,请参考戴尔卡耐基所说的话
最后,远离爱抱怨的人,远离被传递的负面情绪。

1 个赞

思维盲点和自我意识: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瑞*达里欧在自己的《原则》一书中有两大认知障碍原则,也被其成为 全书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而阻碍我们进步的两个最重要的障碍是:自我意识,思维盲点。

自我意识指的是:我们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这个机制会使自己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比如说:和别人对话的过程中,别人否定了你的观点,第一反应即为防御,然后找论据反驳对方,这个即为杏仁核的防御机制启动
(和心理防御相关的,还有情绪ABC理论)
情绪化潜意识的自我和有逻辑性有意识的自我,两个自我会进行斗争。逻辑性自我会试图找到真相,情绪化自我会试图说明自己正确。
结合情绪ABC理论,应该可以找到自我意识状态的防御机制启动的情形

思维盲点:个体差异会导致不同人的不同状态,有人天生看到大格局,有人天生注意细节,有人天生线性思维,有人喜欢发散思维。
但是这样就会出现,有人看到某些东西,有的人看不到某些东西。而这些别人能看到的东西,自己看不到,即为自己的思维盲点。
而结合自我意识,当别人指出自己的思维盲点的时候,就会本能的觉得别人让自己的感觉很不舒服,但是这也是一个让自己补充学习知识的机会。

如何解决?
保持开放的头脑,承认我们的骄傲和盲点,有意识的去避免这两个阻碍!

看的是认知觉醒吗

不是的…标题是书名的大半部分,哈哈哈哈

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卡罗尔德韦克总结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思维模式造成的。

他把思维分为两类: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成长的,而固定型思维的人觉得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加关注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而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更关注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关注自己能否从一件事情或者一次谈话中学到东西,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在一定是自己有没有显得很聪明。

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成功的关键是努力,很想说努力让能力增强的过程。固定型思维的人对努力态度消极,更享受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一件事所获得的赞叹。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失败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作,是可以被改变和纠正的。固定型思维的人就会觉得失败后会给自己的失败贴个标签非常介意,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特别介意失败。

成长型思维的人更愿意去采取行动,复盘失败的经历,调整改进自己的状态用来砸掉挡住他们去路的墙。

而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推卸责任。把失败的责任推卸掉才可以挽回一点面子。

自己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呢?

(个人见解:读完后我觉得这个内容好像就是个鸡汤,知道一些概念,知道成长型思维是好的,但是对于落地实践如何成为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毫无用处…)

1 个赞

插眼+2

这两天突然有好多事情发生,都木有及时更新,害。今天继续更新一篇

思维模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阿德勒,知名的心理学家,他曾经说过: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虽然用都字看起来好像过于绝对,但是人际关系确实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除了我们自己生病的病痛,绝大部分的痛苦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然而在学校中却没有任何人教,如何进行人际关系的处理。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两类人都会如何处理?

固定型思维的人遇到伤害:我被批判了,我不被人喜欢。很在意别人看法,感到非常受伤,甚至选择报复。没有愈合创伤的能力
成长型思维的人遇到伤害:试图理解和原谅。更希望从经历中获得成长

恋爱关系中:
固定性思维觉得:好与坏是个㐉的。非好即坏的标准。两个人的适合就是天生的,不用额外特殊努力就可以获得。如果需要努力就是不适合。
当情感关系出现问题会指责对方,推卸责任。
成长型的则相反,认为关系是可以成长和和改变的。

人际交往关系中:
固定型的就比较害羞,介意他人想法和评价,担心尴尬,被贬低,受到打击等。
成长型的思维就是更愿意把社交场合当做挑战,主动结识新人,扩大自己朋友圈。
社交能力可以练习和提升的

1 个赞

插眼,我感觉我就是固定型

我觉得有时候 会发现自己是固定型,有时候会发现某些方面是成长型。害,这个,人嘛,都是会改变的~

二阶思维
在做某些决策的时候,因为在做决策的当下看到了会直接带来的好处,而忽略了可能出现的坏处,而这些坏处却让自己后悔不已的这种情况,应该大家都遇到过
那如何尽量少的去减少这种问题的影响?在决策时的一个小方法可能会帮助做决定,而这个方法叫做:二阶思维。

什么叫做二阶思维?
就是凡事多问一句“然后呢?”
著名投资学家 霍华德马斯克在《投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里面对二阶思维有一个形象的解释(就不复述了),主要核心的点来说
一阶思维:比较简单和流于表面的思考
二阶思维:更深入、复杂的思考本质一些。
三阶思维:比二阶更为深入的思考

需要考虑间接结果、再间接结果,通过深度思考得到的结果。

如何获得这样的二阶思维能力?

首先可以增加时间维度,可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
其次加入系统性思考,不光想到一步棋

达里欧曾经说过一句话:“很多惨痛的糟糕的决定,都是由于决定者未能权衡后续和再后续的结果”

1 个赞

学习方法篇

如何避免无效的努力?那就是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