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史记》 ——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音频版本在这里:

《史记》| 第7期《报任少卿书》 –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了解历史,改变人心。欢迎收听《史记》第7期。

还是继续接上一期读原文。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shāng)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

这句话的意思是,李陵没有投降的时候,那个叫陈步乐的家伙回来报告说打的不错,这些王公大臣都来庆祝皇帝,说李陵有李广的遗风。后来,李陵战败以后,皇帝开始茶饭不思,食之无味,上朝的时候也能看出来十分不开心。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dá)悼(dào),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司马迁不自料,不认为自己的地位很低下,古人讲话比较谦虚,实际上他的地位一点也不低下。看到皇帝你惨怆怛(dá)悼(dào),非常的悲伤,我就很想效忠于您。我们来看一下他司马迁是怎么效忠的,这个大家要学习一下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放在今天仍然非常有用处。继续读原文:

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虽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司马迁以为李陵这个人绝甘,绝甘的意思是将甜的东西,美味的东西给别人吃,比如可乐什么的,让别吃高糖分的食品,分少的意思是分东西的时候自己分得少一点。可以说是钱聚人散,钱散人聚,这样,别人就愿意为你卖命,古代的名将也不过是这样罢了。自己虽然已经被活捉了,但是我看他的意思,是想在恰当的时候报效皇帝。现在虽然已经无可奈何了,但是他所建立的功业,也足够昭示天下了。这几句话是司马迁为李陵开脱。

这显示了司马迁的幼稚,我以前说过我很崇拜司马迁,我这个崇拜是崇拜他写书写得好,这个哥们说话做事什么的,还有看人的眼光,是非常的不可取,要不然他也不会沦落到如此惨的下场。以后我再慢慢给大家讲他看好的好多事情,尤其是他最推崇的一个思想,都是错的,而且错的非常的离谱,现在讲出来怕有太多争论,伤了有些听众的自尊心。不要瞎崇拜某些人,包括司马迁,他写书是顶级的,咱们可以学习,但是他说话看人和做事,是非常“直爽”的,最后导致他自己被阉割了。如果你不想被阉割,最好别学他说话做事。科技会日新月异,但是人心要几千年才可能会有一点点变化。

继续读原文。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既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陵游说,隧下于理。

我一直想把我上面的想法告诉你但是没有机会,恰好皇帝召见我并且问我这件事。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是多么希望司马迁没有这个机会啊,如果皇帝不召见他,他就不会把这么愚蠢的观点跟皇帝说,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苦难了。可惜啊,他竟然有这个机会。皇帝召见以后,他就把前面所讲的李陵的功劳大加赞赏,希望因此能让皇帝开阔一下思路,不要听信别人所讲的那些李陵的坏话。

通过文中所讲的睚眦之辞,我们可以知道已经有人在讲李陵的坏话了。这时候司马迁要不要讲实话呢?这时候要分人,如果汉武帝是个明主,那就讲实话,如果汉武帝是个昏君,那就不讲实话。那汉武帝是不是明主呢?有人可能说,肯定是明主啊,你看下一句司马迁就写了,明主不深晓。这就是读书没读书其中的意思出来。

司马迁也这样认为,他认为汉武帝是个明主,显然他看走眼了。所以他写了接下来的这一句,明主不深晓。什么叫明主不深晓?不深晓能叫明主么?比如你夸一个美女很漂亮,你会说美女不好看,夸一个有钱人你说富翁没有钱么?你不深晓,傻儿吧唧的能叫明主么?当然不是明主了。司马迁是被阉割以后,才看出来这货不是明主,但是已经太晚了啊!

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陵游说,于是把我关到了监狱里。为什么汉武帝会以为司马迁要映射贰师呢?贰师是谁?是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小舅子。你拼命说李陵打的好,就意味着李广利打的不好。越说李陵好话,就越证明李广利是个废物,当然了,实际情况,李广利确实是个废物,但是汉武帝面前不能这么说,因为他不是明主。他只能听他喜欢听的话,而不能听他不喜欢听的话。没有那个雅量。

司马迁如果是个黑心人,应该猛夸李广利,使劲的黑李陵,肯定不会被下狱。即使不是黑心人,也至少两个都夸,主要夸李广利,稍微夸李陵。说要不是李广利牵制作用做的好,李陵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实际情况,李广利牵制个屁,被人干的死死的。但是绝对不能实话实说。大家不要死读书,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其实司马迁没有跟他爸爸好好学点道家思想,在道家中有一句话叫“疏不间亲,新不间旧”,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如果要挑拨离间一个人,你的关系一定要非常到位。比如你想挑拨离间人家夫妻关系,基本上很难,只能关系特别好的小三才能做到这件事情。其它人都不行,尤其是有血缘关系的,非常难的。在中国,血缘关系看得特别重要,在公司里也好,哪个部门也好,100%都是沾亲带故的,在你搞清楚之前,别去打小报告,结果你可能是离间的董事长情妇的弟弟啥的。司马迁就是例子,下场很惨的。一定要记住,疏不间亲,新不间旧。

遂下于理。这里的理的意思是执法部门,意思是坐监狱去了。再继续读原文:

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这拳拳的忠心,不能自己说得明白。因为我犯的是侮辱皇帝的罪名,这是要杀头的。空里不富裕,在汉朝,或者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只要有钱,事情一般来说是比较好办的。在汉代时候,也是如此,有钱就能赎罪,钱足够多,啥罪都能出来。李广也曾经打了败仗,被判处死刑,但是人家李广有钱,家里能出得起50万钱,相当于50斤黄金。就没什么事情了。司马迁又没钱,看人又不太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还想保留一条命继续写史记,只能接受腐刑来换死刑。

下面两句话写得真是悲凉啊,交游莫救视,自己的朋友没有一个来救,甚至来看看我的。左右亲近的人,也没有一个人为我讲哪怕一句话。这句话其实也在说给任少卿听,当年我司马迁下狱的时候,你任少卿不是我司马迁的好朋友么?你可曾给过我一分钱,替我讲过一句话?没有吧。到今天,你下狱了,又写信让我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你,这能说得过去么?

我希望大家没有机会感受到世态炎凉,如果你落难了,还有朋友,那才是真朋友。如果你春光无限,谁都有好多朋友的。栋哥就没有什么朋友,唉。混得不好,连朋友都没有的。

继续读原文:

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líng yǔ)之中,谁可告诉者!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人都是肉长的,不是木头与石头,自己一个人与监狱的人独处,自己被关押在监狱里,没有人可以诉说冤屈。现在少卿你已经也在监狱里了,自己亲眼所见,我当时难道不是这样么?李陵既然已经投降了,败坏了自己家的名声。

接下来的这一句,是个先后的关系,佴有随后的意思。李陵投降后,司马迁被送到蚕室里。大家可能没有养过蚕,我小时候在农村,家里养过蚕。蚕这个东西,一生都用不着见阳光。要在一个密闭的屋里,不能有风,温度要够高。古代的时候,被阉割以后,都要丢到一个不能见风的地方,也就是这里讲的蚕室,这里指代已经实施了宫刑的意思。

重为天下观笑。重,是第二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当然是他跟汉武帝乱讲话的时候,他的表现就已经让人笑了一次,说了几句十分不恰当的话,被杀头了。如果一个正常人,你想做烈士,就做到底,不要中途退缩,叛变了。显然,司马迁做烈士是一个最合理的选项,而不是自请宫刑,这样,会让人重笑第二次。而且这一次是观笑,观笑的意思是,看见你就想笑。

悲夫!悲夫!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向俗人解释的。是啊,总不能看到人家笑你,你就去解释一下,我之所以没去死,是因为我想写史记吧,越解释,越搞笑。虽然被人观笑,但是司马迁的这种不解释的态度,值得我学习。每个人的智力不同,境遇不同,不可能要解释的,现在我都是不争论,只拉黑。有些人非要来交流,再注册个小号来问,你为什么拉黑我?其实也没什么原因,仅仅是不想和你讲话,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每个人都要接受一个现实,就是,有人天生不喜欢和你交流,不要问为什么。

继续读原文: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这句话又是谦虚,又是实话。讲的是司马迁的祖先,说实在的,司马迁是官二代,或者官N代,他的家族是很厉害的,都是能见到皇帝的人。他讲他的祖先,没有什么战功,这是谦虚了,他的祖先中有打仗比较猛的,比如秦国的司马错,打灭国战的人,灭掉了蜀国。还有司马靳(jìn),司马靳有多厉害呢?如果按照军功排名的话,白起这个人肯定能排到前三前五的,就是长平之战的胜利方,白起是主帅。网络上有好事者统计过,白起这个人,光杀人杀了100万到300万之间,占当时人口的1/6到1/10吧,具体准不准,我也不清楚。但是确实能打。司马迁的爷爷的爷爷辈,是可以和白起齐名的,很能打是没问题的。两人互相为将,当然,大部分时候白起是主将,这个太能杀人了,到后面会讲到,司马错和司马靳还是很能打的。

后来这个家族才慢慢的搞天文历法研究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司马迁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他搞的这个,类似于算命,皇帝也不太重视,就跟对待倡优一样,这里的倡优是唱歌的。以前可能从事娱乐业的人地位不太高,现在当然是最高的之一了,时代变化了。现在老百姓也特别重视这一点,不信可以看看,只要有个明星出轨什么的,能把新浪微博给整瘫痪了。司马迁讲的是2000年前的情况。

继续读原文: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俗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我不自请宫刑,而是伏法而死,那我的死就好像是九牛一毛,与死一只蚂蚁没什么区别。然后世俗的人也不把我的死和那些有气节的人相比,认为我的死只是弱智惹怒了皇帝,罪大恶极,应该死。为什么会这样呢?自己所平素的职业就是给人这样印象啊。皇帝杀几个部下,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接着读原文,这句话大家都知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用死所追求的理想是不同的。这句话就不讲了,继续原文: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qū)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坏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这句话是层层递进,讲了人受辱的程度,司马迁在文章中特别喜欢用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写文章,当然了,首先他要会写有文采,我也想写,写不出来。我们来看看司马迁的文字。

太上不辱先,这个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的地位是极其高的。比如我们在骂人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在骂他的父母,比如说骂熊孩子,隐含的意思是你这父母不行。说某个孩子没教养,意思是父母只管生不管养,没教养。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不辱先,就已经特别NB了,人家背后会夸父母厉害。

其次不辱身,这里的辱身,比如说自己纹身断发,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非常有辱斯文的事情。比如在《史记·伯夷列传》中,为了让国,就断发纹身。当然,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在我小时候,如果你纹身,主要是为了气一下那些老古董,但是今天,老古董都有纹身了,所以我觉得纹身已经不如20年前酷了,现在整个花臂,整个爬行动物在身上,没什么意思。

其次不辱理色。这句话是意思是,不能让人家给你脸色看。其次不辱辞令,这个又退了一层,就算是给你脸色看,但是在话语上没有挤兑你,也可以。在现实中,我们出租车司机经常被人给脸色看,但是为了赚点钱,只要不骂就OK了。

再退一层,就算骂了我,在语言上挤兑了我,骂了我,但是不要诎体受辱,用绳子绑起来受辱。

其次易服受辱,易服的意思是穿上囚服,不仅仅是换衣服的意思。穿上囚服已经是罪犯了。

再退一层,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大家看电视应该知道,囚犯被卡在木头里,手上带上一些东西,身上五花大绑。这叫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再退一层,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就是把头发给你剃了,身体上不是用绳子,而是用铁链子栓着受辱。现在好像犯罪后的,都是先把头给你剃了,带上手铐,脚镣。这个可以算是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再退一层,毁肌肤、断肢体受辱。给你把脸上用烙烧一块,或者割了鼻子,挖了眼睛什么的。中国人在这方面特别有创造力,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史记·周本纪》,看看周穆王做的《吕刑》也叫《甫刑》,总共有3000多种,人体身上长的每一个器官,都想着花样给你整残整下来,古代中国在科学上创造力十分有限,并不领先国外太多。但是在折磨人方面,那绝对是领先世界2000年。而且这些刑,如果存在疑点,交多少钱可以免除一个级别,只要钱够多,交钱就可以没有疑点了。里面还给出了详细的钱数和算法,真得是服,那时候我研究了好几天,。如果不够多,有3000多种法律等着你,就看你服不服。

递进到最后的刑法,就是腐刑。司马迁层层递进,又到了他所受的宫刑。这是最让人感受到耻辱的刑法。

中国其实还挺自豪的,经常宣传中国是第一个指定详细刑法的国家。其实《吕刑》就是讲了怎么把人的眼挖出来,膝盖骨砍了,鼻子割了,脸上刺字,男性生殖器给剁下来。想想,确实挺先进的,2000年前就这样了。只有古希腊的火刑能接近中国的炮烙之刑,但是创意方面还是要差点意思。大家可以看看《史记·吕太后本纪》,看看吕后折磨人是多么有创意,还有刘邦什么的,把大将彭越搞成肉馅什么的,这种刑法叫醢(hǎi)刑。然后把肉酱分给诸侯,一人一包带回家包水饺吃,反正看完《史记》,心理承受能力肯定大增,那些好莱坞恶心人的禁片,简直就是闹着玩。

继续读原文:

传(zhuan)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这句话大家应该也知道,意思是刑不上大夫,你只要达到了一定的官职,就可以不用受到刑法。这个说法是司马迁所推崇的儒家经典《礼记》中写的。这也是我经常说的司马迁看问题,经常看不准,他在史记中不停的讲儒家,尤其是孔子的好,各种好。有事没事的引用孔子的标准来要求人,但是儒家是说的好听,没有帝王愿意实行儒家思想。

比如刑不上大夫,有没有人做到呢?当然没有了。管你什么大夫小夫老夫,照样杀。顶多只是看你是大夫,你自杀吧,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让你自杀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理想,大夫自己不想自杀,皇帝还怕你跑了,所以,君臣之间的争斗,很血腥,很惨烈。不存在这种理想情况。如果存在,在秦国变法的商鞅也就不会被五马分尸了。

孔子的弟子子路,也是醢(hǎi)刑,剁成了肉酱。这还成了一个孔子仁慈的典故,子路被做成肉酱以后,孔子知道了,心中十分悲痛,便命人将家中的肉酱倒掉,不再食用。后用为悲痛不食的典故,叫仲尼覆醢,把肉酱倒掉的意思。

儒家经常整这些没用的,搞个仪式感,自己的徒弟被人剁了,你边哭边倒家里的肉酱是几个意思?这是2000年来儒家的常规操作,贼TMD的能宽容敌人,谁强就对谁宽容。大家可以搜一下
历代衍圣公都是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作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的衍(yǎn)圣公在台湾,还经常会出来秀一下正统,孔家是中国第一家族,没有哪个家族能这么长盛不衰的。可以想象,在未来很多年里,儒家文化都将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对当权者来说,儒家实在是太好用了,因为儒家一定会跟最强者站在一起,在鸡蛋和石头之间,肯定是站在石头那边的。网上有一个叫张方的写了一幅对联来讲衍圣公的,我觉得非常贴切:

昨降元蒙,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横批:世修降表

我希望上天有灵,如果人死后都在一个地方,我十分想问问孔子和司马迁,两位对这2000年,看看儒家的发展,有什么想法没有?

历史选择儒家肯定有其中的道理,这跟儒家也没关系,如果没有儒家,那肯定会被统治者造出一个儒家出来。所以,我并不批判儒家,毕竟对儒家不感兴趣的人太多了,我算不上什么东西,看不上儒家的有毛泽东,有鲁迅,有孙中山,有章太炎,我算个屁啊。不要来找我聊儒家。从汉朝才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时候离孔子去世已经好几百年了,说不定孔子本从已经不认为那是他的思想了。

我倾向于把传统中国看作有两块玉玺,一块是有形的,一块是无形的。有形的那个是和氏璧做的,传丢了。无形的这块玉玺就是,有形的这一块玉玺就是孔家的衍(yǎn)圣公,只有嫡长子才算,其它的不算。那块有形的玉玺上面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无形的这一块上写着“仁义道德”。想合法统治中国,就要有这两个东西。所以不管是哪个统治者,甚至占领山东的德国人,日本人,都要来寻求这一块玉玺。这真的是个宝贝,中国人认这个宝贝。所说明朝的大儒钱谦益,听说孔子的后人都投降了,我是孔子的学生,投降有什么不好?在蒙蒙的细雨中,跪在南京城门口,迎着中华帝国下一个主人,在清朝又当了一个大官。有人写诗讽刺他: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我觉得如果是兵家的话,比如孙膑,他肯定不会让人把家里的肉酱倒掉,然后哭一场,他一滴眼泪也不会掉。他会吃掉家里的肉酱,然后把这笔账记在心里,隔几天就吃一次,要加深记忆。谁剁的我的徒弟,师傅一定帮你剁回去,剁完以后,再把敌人的肉酱吃了。兵家非常的快意恩仇,我比较喜欢兵家和墨家。

鲁迅先生《故事新编》里,我最喜欢的也是墨家。当敌人要打过来了,曹公子,非常像儒家人士,在那里大谈道理,又哭又闹的,说什么要死一起死什么的。墨家则很冷静,说,你整这些没用的干啥,人家是来攻城的,你死不死,和攻城没太多关系,现在重要的是搞好防卫,他们有攻的武器,咱们有防的武器,只要能防的住就没什么危险。你哭啊喊啊叫你妈妈去买玩具啊,都不如造点实际的防守武器靠谱。所以墨子把城守住了。现在墨守城规竟然成了贬义词,这里的墨就是指墨子,人家城守的很好,成功了,敌人没攻进来。

那个孔子不吃肉酱,叫仲尼覆醢的词语成了褒义词,虽然他啥也没干,就是让人倒了个肉酱,大哭了一场。

墨守城规,仲尼覆醢,唉,这一期就讲到这里吧。

13 个赞

作者写的不错。 :+1: :+1: :+1: :+1: :+1:
用现在的话讲,司马迁就是一个太理想主义的人,对孔子是寄托了一部分治国理念的,是文人的部分属性,然而现实,特别是政治,那时非常残酷的,文人的思维是站不住的。

终于来了新的一期 :+1:

1 个赞

感觉司马迁也是学新闻学的理想主义者,史记跟其他正史比更像采访文稿的整理再加工,有抒怀咏志之意,而缺记述历史之实,鲁迅说它是“无韵之离骚”也不假。司马迁在里面夹带私货乃至春秋笔法,可从中学的时候史记里面的文章管中窥豹,比如项羽本纪,还有诸子列传,足见其中内容不可尽信也不必深究,只能从中窥见历史的只鳞片爪。
至于报任安书,个人观点也是这篇文章实为咏志,任安放到今天至少是个处级干部,以朴素的观点来看,如果当年他对司马迁见死不救,他应该不会再写信给司马迁了,而这篇回信未必是对任安求救信的回复,不只是表达态度,更多的还是咏志,当年选择最下腐刑( 宫刑)而不慷慨赴死大家都不理解,是因为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要写完史记),实现生命价值的“重于泰山”。

1 个赞

任安的官可远大于处长了,刺史,相当于省委书记,他还有军权。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吧。

好看,坐等下期

栋哥, 我是听你电台长大的 :grin: :grin: :grin:

1 个赞

你说的是东汉的刺史吧
刺史一职始于汉武帝,当时实际上就是监察郡守的,品级并没有郡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