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是比较顽固的油车拥护者,在我的认知里,汽车就是代步工具,安全性和迅捷性是我唯二考虑的标准,其他的文娱和智能仅仅是锦上添花,我个人是不喜欢喧宾夺主的存在。仅个人观点,输出完毕。
说说我理想中关于现阶段数据量不足情况下的智能驾驶的我个人的解决方案吧。我毕业的时候,海信搞过一个智能交通的概念,具体是什么内容,因为最后我没有去履职,所以不得而知,但是在我看来,无论如何仅仅把生命交给程序都是有些草率的,至少需要硬件和环境的配合,软件才能得心应手。说点想法:其实我觉得完全可以针对智能驾驶的车辆提供单独的车道,甚至某些特定的路段可以提供地下隧道以供无障碍高速行驶。这个车道的车辆应遵循统一视觉控制,不可以有人为的干涉,这样,只需要政府层面和各个车企共同起草中国版本的智能视觉驾驶的指南,标量统一化就可以了,即,你在这条路上,汽车会计入统一的运行,似流水线作业,的确不再有驾驶快乐,但是你可以放心的用电影,游戏度过驾驶的时间,至于安全性,因为是统一管控,车道被特别设置,车速经过统一协调,所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间距和可能,甚至如果是地下隧道的专有场景,可以高速,无交通灯等待,一路向北。隐形的福利是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场景数据进行日后的数据累积。当然我知道,这个想达成,必须要有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决心和气度,同时确实需要规划路面,基建施工。不过是不是如果成了的话,利于千秋,关键可以适当的拉动一下基建的低迷。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朴素的想法,必然有漏洞~
小米智驾是垫底的 拿一个最差的学生 说整个学校不行 真的有点搞笑了
智能交通我印象里做的是物联网范畴,预测车流然后控制红绿灯这种,控制车道方向这种好多地方都落地了
智驾是这场事故中拿来转移焦点的,根本问题是电池碰撞着火和车门的问题
雨田军真的很坏 拖到L3北京试点开放 然后把舆论引导到现有智驾不行
它的确做的不好,但是市面上哪个品牌的汽车也只敢说自己是辅助驾驶,这个模糊的概念就说明了的确这个方向是现阶段有无法跨越的技术问题的,既然软件做不好就交给人吧。
你这想法和特斯拉有个地下通行隧道的思路感觉是一样的,但是在国内这种场景下,单独在搞一条用于智能驾驶的车道,按理说还要多车道,那这基本上不太可能。特斯拉那个车道好像还是单向的
L1,2,3还是辅助性质的…
智能驾驶在公共交通上的普及程度基本证明其可行性
这个确实,但是它的问题应该是电车的共性,据我所知电池车是无法走海运的,因为一旦着火,就是无法可控的存在,但是这个是我关注很久之前的相关测试了,不知道现在可以海运嘛
实际工程里为啥采用渐进式的方案,还不是因为历史包袱,总不能直接规定道路上的车辆都禁止人工参与驾驶吧。再加上厂商和标准那么多,根本就没有足够通用的方式实现信息在不同道路参与者之间的传递。这种情况还是会混乱很久,也许实现了足够强大的智能驾驶之后,人类驾驶者反而因为安全性不如机器被立法禁止,交通本身会变得像是空中交通那样统一由区域管制来调度,车辆的使用者只需要输入目的地和必要途径点就行。到了那个时候,由于调度统一,反而不需要那么强大的智能驾驶了,毕竟区域管制就能处理管制区域内的各种异常情况了,不用每辆车都判断一遍。
那和我理解的基于当时的状态差不太多,哈哈哈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今年下半年,小鹏将实现L3自动驾驶的软件能力和体验,2026年将规模量产支持L4级别低速场景无人驾驶的车型;
广汽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启动L3级别自动驾驶车型量产上市销售,2026年将加快量产上市节奏,推出更多的L3级自动驾驶产品;
奇瑞汽车则宣布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L3级自动驾驶车辆,并发布猎鹰智驾系统;
理想目标2025年内实现L3级自动驾驶,MindVLA7月上车;
鸿蒙智行第三季度将推送ADS4.0,根据华为此前透露的信息显示,ADS4.0将具备L3级自动驾驶能力;
极氪推出L3级智能驾驶技术架构,并首发搭载在上海车展即将亮相的极氪9X光辉版车型。
这里的历史包袱可以展开一下嘛
大点的充电宝都不能上飞机轮船,所以,对吧,就是这么个事
4月1号 北京已经都已经开放L3了 未来3年内没L3智驾的电车将会被市场淘汰
我不太知道多车道的意义是什么啊,我觉得两个单车道应该能解决吧
我就是顽固油车党
我查了一下,你看他们的措辞,多还是辅助驾驶,有条件特定场景自动驾驶,这个条件就很值得玩味
所以看到一堆人激烈讨论智驾,就不想说什么了,有脑子的不多
想想就不太可行赛,虽然完全自动驾驶,但是总有人想快,有人喜欢开慢。起码三车道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