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所有观点仅为我个人浅薄理解,谬误之处还请指正。
底本为《四库全书 · 论语全解 · 陈祥道 》,原解中自认为好的也会摘抄。
第三章: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嬉皮笑脸讨好别人,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巧和令通常都是很美好的词。我们常用“巧笑”来形容美好的笑貌,例如我们熟悉的——巧笑倩兮;用“令闻”形容好的名声,《诗经·大雅》中就有:如珪如璋,令闻令望。
但是,巧与令还都有“伪”的含义。结合孔子所说的鲜矣仁,所以这里不会是去夸赞巧言令色之人,所以,巧言指专说好听话、花言巧语,令色也当指故意摆出好脸色、谄媚的面貌。
还有一点,是值得品味的,就是“鲜”字。鲜即少。孔夫子说话还是很委婉客气的了,他不说没有,而是说很少。其实我们知道,这种人是没有仁心仁德的,至少在那个阶段他是没有的。
诚然,自古至今,一个人完全不去巧言令色行事都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必须要知道一点:这是在偏航仁道。我们在上一章中,孔子在说犯上时加了个“好”字,当时讲说是论的是心,而此处我们都知道很难做到完全不巧言令色,但孔子并未说“好巧言、好令色”等等,那是因为巧言、令色都已经表现在外,当你已经呈现出这种现象,就已然偏离正道。我们得时刻警醒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不是君子该做的。
那么不去巧言令色,说话直来直去好不好呢?这是一个问题。自古有言: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否忠言就必须逆耳才利于行?我们其实不用去钻这个牛角尖,在你言语表达的能力范围内,肯定是顺耳更容易被接受,但这不代表我们要去溜须拍马,那就又犯忌讳了。在第上一章讲孝时,曾提到要有度,这里也是一样,说话也得有度,注意方式和态度,能更好的让别人接受自己观点意见,那为什么不呢?这里可以复习一下小学二年级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品味一下语言的艺术!
在你偏离仁道之时,切记要及时纠正,并引以为戒。我们自己不去巧言令色,但我们遇到巧言令色的人,也要提高警惕,接受别人的巧言令色,那也是“鲜矣仁”的。在后面的君子九思中,还会谈论到色与言的,我们到时候再慢慢品读学习。
本章主要就是在讲一个人在言与色的实际表现上,这里完全就是在举一个反面例子,我们追求仁道,追求君子之道,就不应当花言巧语、伪善谄媚,而应言行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话时小心谨慎、说到做到。
好句共赏
巧言,好其言语。令色,善其颜色。皆欲令人说之,少能有仁也。
—— 更新于2024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