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钱钟书说:“刍狗万物,乃天地无心而不相关,非天地忍心而不悯惜。”(引自《管锥编》第二册,四一九页)
吴澄说:“圣人之心虚,而无所倚着。”按:“心虚”含有心无成见的意思。
2: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冯达甫说:“以橐籥的功能,比喻自然的功能,自然是生生不息的。”
3: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严复说:“‘屈’音掘,竭也。‘虚而不屈’,虚而不可竭也
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政令烦苛,加速败亡。“言”,意指声教法令。“多言”,意指政令烦多。“数”,通“速”。
张默生说:“‘不如守中’的‘中’字,和儒家的说法不同:儒家的‘中’字,是不走极端,要合乎‘中庸’的道理;老子则不然,他说的‘中’字,是有‘中空’的意思,好比橐籥没被人鼓动时的情状,正是象征着一个虚静无为的道体。”(《老子章句新释》)
【今译】
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己发展。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通俗引述:
本章分三段来说明:
一、“天地不仁”是说明天地顺任自然,不偏所爱。这句话是就天地的无私
无为来说。“以万物为刍狗”,便是天地无私的一种表现。
依老子看来,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只是依照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各物的内
在原因而运动而成长。
二、天地之间是一个虚空的(Vacuous)状态。虽然是“虚”状的,而它的
作用却是不穷竭的,这和第四章的说法一样,这个“虚”含有无尽的创造的因
子。所以说:“动而愈出”——天地运行,万物便生生不息了。这个“动”(在虚
空中的“动”)便成为产生万有的根源了。可见老子所说的“虚”,不是个消极的
观念,反是个积极的观念。
三、“天地不仁”和天地虚空都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引申。天地“无为”(顺
任自然),万物反而能够生化不竭。“无为”的反面是强作妄为,政令烦苛
(“多言”),将导致败亡的后果。这是老子对于扰民之政所提出的警告。
PS:相关电子书放在此频道了,欢迎大家来共读。Telegram: Contact @think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