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ao
(一念)
1
最近几年开始推《传习录》了,而我在之前就有了解过王阳明和心学,却不是从《传习录》开始的。我也不认为阳明心学是积极的普世价值,而是让人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平的鸡汤,亦可以让人努力改变自我的鸡血。
为什么会有心学
在王守仁的时代,主流儒学是程朱理学,而理学,亦称为道学,顾炎武说:“宋明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也”。二程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当然还有其他非主流的宋明理学王安石荆公学派,司马光温公学派,三苏的蜀学(三教合一),陆九渊的心学(心即理)。
作为状元的儿子,王守仁是有资格骄傲的,从小立志当圣人,十五岁还没有考取功名,就屡次试图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被父亲斥为狂妄,那时候的王守仁就对军事感兴趣。十七岁结婚当天跑去和道士聊了一天养生术,第二天被岳父寻回。十八岁格物致知,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最后病倒了。
后来被廷杖四十贬去龙场当驿丞,从北京一下子到贵州,对他是很大的打击,之前的风光如梦幻泡影就这样破了。如此大的落差,他内心还是想尽快回到北京的,成圣是他能想到最快的方式。前面说到顾炎武认为“宋明理学,禅学也”,心学也是理学之一,自然也接纳三教合一,心即理,而龙场悟道,悟的就是心外无物,对立的就是朱熹的理学。
心学中的儒释道
理学从二程提出天理开始,就已经不是以前的儒了,从罢黜百家到北宋这么多年,本土道教和外来的佛教一直在冲击儒在帝王面前的地位,变通就是提倡三教合一,给道换个名字叫理,不断尝试用儒的方式去解释如何存天理灭人欲,行与知的关系。
心学的心即理,心外无物,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与六祖的:“本自具足”相通。
阳明心学讲了什么
如果去读《传习录》,会发现一直都在用问答的方式解答,核心内容都被打散了,换个角度,用上面的已知条件结合《王阳明四句教》,核心主旨就显露出来了: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因为心外无物,只需要内求人人皆可成圣贤
- 但是每个人的内心知是不一样,所以需要致良知作为心中的天理
- 要形成良知知善恶,就要向内格物,目的是为善去恶,而非朱熹说的:“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 提出知行合一也是只是在否定朱熹的知和行是有先后之分的理解,至于现在的人觉得是知道就要行动就要鞭策自己努力,姑且也算正确吧,至少正能量嘛;然而本来每个人都是知行合一的
经过前面那么长的铺垫,得到上面四步,就是阳明心学想要表达的最初意思,至于现在传得神乎其神的因为王阳明知行合一,所以龙场悟道后做了很多大事,大家就当听个乐子。王阳明15岁时就想着给皇帝提方案平乱了,打小就对军事有兴趣,不是悟道后突然变成诸葛亮的。
最后
给大家前面提的鸡汤和鸡血还是要说清楚的。
每个人的认知框架和认知边界都是不一样的,会形成各自的良知,形成鸡汤的原因是:当把内求理解为内心的自我建设,看淡外界的纷扰,发现自己变得容易满足,自然就不想奋斗什么的了,当条知足的咸鱼也未尝不可;鸡血的原因是:把知行合一理解为认知与行动要统一,就给自己立了个标杆和目标,然后在良知的边界内努力朝着目标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理,在不读王阳明心学之前我们不就是如此吗?每个人都是在以自己的良知在知行合一。
40 个赞
bubao
(一念)
3
不用补充吧,就好像有人问为什么要活着?我的答案是,活着就是活着,与任何目的意义无关。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应作如是观。
5 个赞
wren
5
我大致了解过一点后感觉很难做到。 是个不错的目标,与实事求是类似,不像跟他对立争斗那一派道貌岸然。
osvald
(魔法师奥兹)
7
支持大佬分享,这里摘录一下前几天读到的一段话,觉得很有启发性:
因为我们要重走从无到有的发现历程!
理解学科中的基本动机、基本方法、里程碑、走过的弯路
最终目的:应用、创新、革命
做题得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果只是记得几个结论,ChatGPT 已经做得很好了
一大部分人使用:知道能做什么、能做多好
一小部分人颠覆:探索未知的边界
1 个赞
Comm
(Comm)
8
本来就没什么价值,但确实是条条框框比较多的儒学中的一股清流
6 个赞
bubao
(一念)
9
所以全国在推广的时候,我都呆了,这不是咸鱼躺平手册吗?而且理学本来就搞的玄乎,还不如以前搞弟子规,虽然效果也并不好。
Comm
(Comm)
10
对古籍要求这么多干啥,辩证得看就行了,时代局限人的眼光也不同。思想活泛的书本身就很难传世
bubao
(一念)
11
倒不是要求高,而是有人有意在造神,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程序员看到一群人在吹捧某个编程语言啥都能干一样,然后还一群人追捧。
Marnia
(Chan)
12
心是0,物是1
01010101001001 世界诞生了
hao
(haosohu)
14
王阳明本就不赞成记录他的谈话,因为在他看来:“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所以传习录看上去比较凌乱,很多地方也没有把王阳明的真实思想表达出来。
至于四句教,如果把善和恶,进行简单理解为字面的善良和丑恶,就肤浅了。其实,四句教说的就是潜意识,只不过当时的时代没有这个词而已。
最后
心学不是鸡汤。也是不是喊口号式的心理建设。心学是内观自己,看到自己的创伤,自我疗愈的过程。创伤只有疗愈,人才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积极、更加强大。
这种状态是由内向外发出的,而不是那种虚假的自我打鸡血。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没有谁打游戏的时候,要给自己打鸡血,说坚持,坚持,坚持。
suzhi
(素之)
15
心即理,而不是理即心,如今盛行用理解心,忘记了先有心修心才有理,哲学不是真理,没有巨量的尝试经验理解不了的。
bubao
(一念)
17
正解,心学是在二程的天理框架内否定朱熹理学的理学,心即理是用陆九渊来反对朱熹的“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知行合一否程颐朱熹的知先行后。宋明理学在顾炎武看来是“不知本”,搞得非儒非道非释。
1 个赞
Ysmile
19
果然大佬在民间。还有这种宝藏模块,这帖子够我嚼一天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