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讨厌的勇气》的第一到第三夜,哲人分别提出了观点:
- 世界极其简单,人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往往只是人们自己在心中下定了不做改变的决心;
- 过去的事情对现在没有任何影响,即抛弃原因论,拥抱目的论;
- 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 解决人际关系的工具:课题分离;
在第四夜中,青年对「课题分离」提出质疑,认为「课题分离」只是一种引导人走向孤立的方案。于是哲人进一步阐述了阿德勒心理学是如何看待人际关系的以及希望我们与他人缔结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而从「课题分离」到「共同体感觉」的路径是「横向关系」。
阿德勒认为「共同体」可以是我和你,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之类的范围,也可以包括动植物或者非生物,甚至包括了从过去到未来,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阿德勒想要表达的是,无论一个共同体有多大,总是存在另外一个共同体比这个共同体更大,多个共同体是可以共存的。「共同体感觉」则是把共同体中的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共同体感觉」的英文是 social interest,即对社会的关心,对他人的关心,也就是为共同体做贡献。如何为共同体做贡献?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的人际关系课题。这样才能在共同体中有归属感。
那什么是「横向关系」?所谓「横向关系」就是不表扬和批评他人,也就是不评价他人,每个人都是生而不同,但却平等。表扬和批评就是建立「纵向关系」,就是对他人的操纵,因为判断某个行为是好还是坏,是他人的标准。如果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就只能迎合他人的标准,妨碍自己的自由。同时表扬也会让人形成自己没有能力的信念,因为长期在「纵向关系」中,容易让人形成一种依赖心理,认为自己不具备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而是需要借助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
阿德勒认为逃避「人生课题」并不是因为缺乏处理工作、交友、爱的课题的能力,而是缺乏勇气。勇气来自于主观上认为自己对共同体有贡献。对共同体做出贡献,未必需要有什么动作或行为,仅仅是存在就可以做到对共同体有贡献。例如卧病在床的老人,什么也不能做,但是他的存在,却能让儿女感到自己还能有所依靠,这其实就是还在为共同体做出贡献。
思考
- 在看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我想到一个例子,勇气来自于主观上认为自己对共同体有用,而不是他人的评价。那么如果某个人自认为在做共同体有贡献的事情,但是其他的共同体成员并不认同,根据「课题分离」的观点,双方也不能干涉对方的课题,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处理?例如一个男生拼命追求一个女生,并固执的认为自己和女生在一起是有好处的,但女生只感觉到被骚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对男生来说,是否追求女生,是男生的课题,是否拒绝是女生的课题。看起里似乎符合阿德勒关于人际关系的描述,但是很明显不符合道德,如何理解这里的矛盾?
- 阿德勒认为当你在一个小的共同体中无法找到存在感,就应该去到一个更大的共同体找存在感,那么如果你能在一个小的共同体中找到存在感,在一个大的共同体中却找不到存在感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
对于问题 1,思索良久之后,我认为,紧紧依靠主观上认为自己对共同体有用,还不行,至少还需要考虑,共同体中其他人的感受。注意,这里说的是感受,而不是他人的评价。由此,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在一个小的共同体中,你做的事情是会引起共同体的大多数成员不满,而在一个更大的共同体中你做的事情却是让大多数成员欢迎的,做还是不做?例如,历朝反腐行动在官员群体里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但是全国人民来说,肯定是受欢迎的。你做为一个官员会选择怎么做?
人际关系真是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