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30,一觉起来发现断网了,致电联通说是机房坏了,虽说手机流量挺多够用一天的,可回想起来也挺久没看书了,想到始皇之前发过相关话题的帖子,便开始再次研究了下这话题。
正文:
先谈谈老子这个人:老子名李耳字聃,楚国人,具体在今天苏鲁豫皖交界的淮海地区,但是具体还具有争论,这里为了团结暂且不提。老子的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八字
“清静无为,无知无欲”
出于今天的话题,我们只重点谈谈“无知无欲”,但是也得在提点关于“道”的内容。
老子说: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即在他认为,物质的本源是“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道”是创造万物的所谓“造物主”一般的力量,因为他又说: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这段话白话大意为:这段出自《道德经》的文字,如果用更接近现代汉语的白话来翻译,可以表达如下:
"道"这个东西,是非常微妙和难以捉摸的。它看起来是如此模糊不清,但在这种模糊之中,却有着具体的形象;尽管它是那么的虚幻不定,其中却包含着实在的事物。
既然“道”包含实在的事物,
那么“道”与“万物”就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了,而是“道”“物”一体,类似于数学是的集合“道={x丨x∈万物…}”。
并且老子还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道”与“无”是什么关系呢?
根据上面我们不妨直接得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道即是无”,是万物的运行规律。
回归正题,老子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认为这些欲望引起了世间的纷争,并且“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常使民无知无欲。”“贤”与“贵”产生了“争”与“盗”,色音味驰骋难得让人心狂行妨,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什么?是识得这些“欲望”或者说“标准”,所以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正是老子“不争”哲学的真谛,无知自然无欲。
综上“不尚贤,使民无争”,或许并不是说不追求贤人,而是让民众不将自己分为“贤”“愚”两派。而政治怎么办呢,老子的“无为”也正是解释这个话题:常有司杀者(道)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