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唯心论与黑格尔
统一、普遍的哲学
前人的哲学的体系只是那统一的普遍哲学的特殊表现,只是普遍哲学在他们的特定的时代和环境中的具体形式。
这普遍的哲学是他们的思想中有待于发现的本质。
概念/共相(柏拉图)
- 概念是不能被感官所发见的,而是心灵对感觉所给予它的东西加以比较、对照、分类的活动。
- 概念是抽象活动和推理活动所形成的。所以,理性是真理的源泉。
- 一个概念是一个普遍的类,是一个共相。
-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概念式的,即一种关于类的知识。
“我很暖和”只能用“我很暖和。”这一命题形式表达,哪怕是在想时。
- 共相是真实的、客观的。
在例句"它是白的"中,除去它所从属的类以外的“它”我们无法知道,但“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概念式的”…
- 共相是所有事物的源泉,在逻辑上先于世界,是世界之理。
真实/实存
真实:一种完全独立的存在,自在的存在,一种依靠自己而非由于他物的存在。
梦依赖于做梦者的大脑而存在
实存:是一种个别而非普遍的存在,是直接显现于或可能呈现于意识之前的存在,而且是呈现于特定的时间或空间或二者之中的存在。
为什么实者不在?为什么在者不实?
实者不在: 普遍的东西是真实的,但它却不存在。
白的东西存在着,但存在的并非“白”本身。存在意味着存在于某时或某地。即使搜寻了整个空间的一切部分,我们也不会发现白本身。
在者不实:存在着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
一个个别的事物必须至少存在于某一特定的时间之内,如果它是一个物质的东西,它还必须存在于某一特定的地点。对这一思想的另一个说法是:只有那直接呈现在意识面前或能够如此的东西才是实存的。只有存在于一定的地点或时间中的东西才存在于那里,才显现于意识之前。而凡是一个直接呈现的个别东西都是一个依存性的存在。
谓词
谓词是没有脱离它们所指谓的那些主词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金子是黄色的;这里的“黄”是没有离开金子的独立实存的。我们说某件东西是光滑的,但我们不相信光滑可以独立存在,只有某种东西是光滑的。
逻辑在先
在逻辑上,前提在先,结论在后,前提对于结论是逻辑在先。他们没有时间在先的问题。
一个艺术家作一幅画的理由是因为它的美。这个“美”就是这幅画成为实存的理由。这种美确然是一种十分真实的东西;然而却没有一个人会说,这种美会离开这幅画而存在,或者说它在时间上先于这幅画而存在。它不是一个存在着的事物。
绝对/上帝
说一个东西是真实,从哲学意义上讲,就是说,它是原初的存在,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源泉。换句话说,它就是绝对。
哲学家们仍然经常用上帝这个词来代表绝对
在宗教中,上帝是被视为原初的存在,一切事物均由它而产生。
自在/自为
自在:潜藏的或潜在的。
凡是一个在内的东西也必然成为在外的。橡子就是橡树,不过是橡树之在潜在的状态。它是橡树之“在自身”。但它只是对于哲学思想的透入内里的眼光来说是橡树。思想“看见”了橡树在其中。它只是对我们而言才是橡树,因为我们的思想能够透视那潜在于其中的东西。这样,它仅仅对我们而言是橡树,并非对它自已而言是橡树。只有当橡子真正成长为橡树时,它才是对自己而言的橡树。
自为:现实的。
橡子变成橡树后
发展
从内在(暗含)到外在(明白显露)。
现代哲学和黑格尔
肯定/否定
- 一切规定(肯定)都是否定。
对一个事物作了这样的言说就否定了对它作别的言说。
说一个东西是棕色的,就是把它从粉红色、蓝色或其它有色事物的领域分割开来,从而也就限制了它。说一个事物是善的,就是把它从恶的领域分割开来。
- 一切否定皆是肯定。
否定一个事物属于某一种类就是肯定它属于另外一个种类;虽然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个种类是什么。
无限
- 完全的空无,纯粹的虚空。
无限就是无规定。但无规定就没有任何性格,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指谓它,因此,无规定就是完全的空无。
- 无限是自我规定。
实体是“自身原因”。因此,它不是无规定的,而是自我规定的。它的各种规定不是来自任何外在的源泉,而只是来自其自身。
实体
实体是“自身原因”。